首页>检索页>当前

“时有所需,必有所为”——甘肃教育系统志愿者的抗疫故事

发布时间:2022-08-08 作者:郑芃生 马绮徽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三尺讲台,教书育人,他们是可亲可敬的人民教师;疫情来袭,身先士卒,他们是义无反顾的疫情防控志愿者。

面对本轮突发疫情,甘肃省各学校广大教职工主动就近参与志愿服务,用爱与责任构筑起携手抗击疫情的坚固堡垒。

社区、街道、村屯、学校……处处都有甘肃省教育系统志愿者的身影。他们用实际行动凝聚起众志成城、携手抗疫的强大合力。

把“园丁”精神带到防疫工作中

每天6:30,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王官营中心校教师臧连品都会准时到达黄峪镇邵家洼村村委会,开始志愿服务工作。

测温、协助老年人做好检测信息录入、指引排队……臧连品动作熟练,让整个核酸检测的队伍排得整齐有序。核酸检测工作结束,臧连品又匆忙赶往大路口值班点,劝返来往的车辆。

天气渐热,每次连续几个小时的志愿服务,臧连品常常热得汗流浃背,他说:“这是我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吃点苦不算什么!”

走下三尺讲台,奔赴抗“疫”一线。甘肃省众多教师化身最美志愿者,把“园丁”精神带到防疫工作中。

疫情发生后,玛曲县第二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张红霞的厨房就成了战“疫”的大后方。每天她都用心用情为小区卡点值班人员准备午饭和晚饭,连续十多天从不间断,大家都亲切地叫她“暖心大厨”。

“轻点放,快点搬。我们尽早送过去,好让大家吃上新鲜蔬菜……”自从投入防控工作中以来,兰州市第十八中学教师赵晓峰搬着爱心物资,不怕苦不怕累,只想让居民吃上新鲜蔬菜。

每天,康乐县八松小学教师晏继祖戴着草帽,开上电动三轮车,走村串巷,把自己录制的防疫知识一遍遍播放到每家门口。

……

从“辛勤园丁”到“抗疫战士”,变化的是角色和场所,不变的是大爱、担当与初心。

师生生活保障的“幕后人”

凌晨两点,兰州理工大学的食堂就亮了起来。

在后堂,每个人的脚下都像是“装”上了马达,在学校闭环管理期间,每日需准备7000余份饭菜,早餐制作人员每日凌晨两点开始准备早餐,后勤保障人员七点半开始配送,保证每位师生每日按时就餐。

由于需要分装,在准备完早餐后,所有人员均投入午餐和晚餐的准备中,他们舍弃午休时间,保证每日中午十一点半、下午五点半准时开始配餐。

疫情防控期间,在甘肃省各学校,始终有一群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后勤保障人员。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形势,后勤人员一刻不放松,继续严守校园阵地,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当疫情来临,兰州大学学生公寓值班员徐世慧毅然带着两个女儿,和同为学校后勤员工的丈夫一起住校工作。每天除了日常消杀工作,还需要身着防护服,协助住楼老师精准统计楼内在住的学生人数,一趟接一趟地爬楼给学生送餐到宿舍门口,微信群通知学生做核酸检测、倡导科学防控……

为全力保障校内师生就餐,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产业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全部驻校办公。“工作人员将各项防疫措施落实落细,守护师生员工健康安全、保卫校园绝对安全,让在校园的师生员工吃得放心、用得安心。”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产业管理处副处长李积星说。

在临夏市甘光小学,门卫王化珍和刘双玉已连续一个月没有回家了。在做好疫情防控管理、保洁消毒和日常学校服务工作之外,他们精心照顾校园里的14块蔬菜种植区,将一份份时令小菜送到居家教师手中。

保障全方位,服务“不打烊”。学校后勤各部门舍小家为大家,全力以赴履职尽责,筑牢校园安全防护线,坚决守护师生健康,为打好打赢疫情防控战贡献着暖心力量。

别样的“守护者”

同唱一首歌、同绘一幅画、同做一件手工……这个假期,兰州市城关区白银路小学四年级(2)班的班主任赵睿每天都很忙。为了缓解学生、家长因为疫情产生的焦虑等情绪,赵睿每周都会用固定时间通过线上方式与学生学在一起,玩在一起。

除此之外,赵睿还会每周举办线上阅读分享会,通过趣味游戏、示范朗读、心得交流等形式让学生静下心来享受阅读乐趣。

与冲锋在一线的教师志愿者相比,一些因疫情防控要求居家的教师也没闲着,他们同样结合自己的工作,借助网络,借助热线平台,作出自己的抗疫努力。

暑假开始,夏河县所有班主任积极参与“千名教师进万家”线上家访活动,在关心关注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向广大学生和家长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和政策要求,形成家校同舟共济、携手抗疫的合力。

为保障师生心理健康,减少疫情带来的影响,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及时开通线上心理援助热线和网络心理辅导服务。心理教师何艳丽第一时间主动投入维护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工作中,随时准备接听来访电话。

“疫情防控期间的心理援助,咨询师除了必备的心理咨询专业知识以外,更需要及时了解疫情的相关信息,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求助者排除心理障碍。”何艳丽说。

“时有所需,必有所为”“是信任,更是责任!”……因为有了如此多负责任、有担当的教职工,甘肃教育系统才能更好地抗击疫情,必定打赢这场“防疫攻坚战”。(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记者 郑芃生 通讯员 马绮徽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