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兰臻委员:让中华优秀文化根植于孩子的心田

发布时间:2023-03-10 作者:林焕新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林焕新)“新时代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把青少年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的教育要善于从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优秀的东西,同时也不摒弃西方文明成果,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让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党委书记兰臻心潮澎湃。

“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明了方向,也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她反复思考着:如何将“四个自信”融入立德树人工作?怎样发挥“大思政”的整体合力?又该如何强化学科教学育人功效,促进青少年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兰臻梳理了思路:

一是从课程层面来说,要发挥学科教学独特的育人功能。兰臻看到,核心素养已是教育改革中的热词,为了让学生具有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各学科纷纷打出“组合拳”。比如,教材中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等内容;将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确立为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完善各学科学业质量评价体系,让学生不再囿于分数,而是在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中培植善根、求取真知、习得真能。

“以语文学科为例,为充分发挥其以文化人的功能,教材按学段特点,精选文质兼美的作品,富含汉字发展、书法艺术、国学经典、革命历史、科学发展等文化元素。”兰臻介绍,为了让学生充分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学校教师精心组织“走近英雄人物”“跟着课本去旅行”等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探究性活动、跨学科学习中体味文化魅力,内化文化雅蕴,并将所学知识技能转化为为人民服务的动力。

二是从教师层面来说,要贯通“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思想意识。传播中华文化,既是造就高素质劳动者的根本大计,又是关乎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

因此,兰臻认为,各层级的教师培训都应夯实德育为先的奠基石。第一,教师是优秀文化的学习者,各层级所开设的重点培训项目应注重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第二,教师是优秀文化的传播者,教师需要在培训中学习如何将文化的传播与学科知识的传授进行有效整合。例如,为了让福建漳州革命老区的教师学会活用红色文化教材,兰臻领衔的名师工作室就到云霄县和平东方小学开展“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精神”的红色文化题材教学研讨活动,呈现传播案例。第三,是从学生层面来说,要开展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的丰富活动。实践证明,基于真实的学习情境,学生在亲历问题发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改造经验、建构知识,可以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要将优秀文化的种子根植于学生的心田,就应该将课堂学习延伸至课外丰富多元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多实践、多体验、多思考,在探究学习中达到知行合一。

“在漳州市实验小学,我们以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将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学校教育,让学生在非遗讲解员、木偶制作、创写剧本等活动中,多维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兰臻表示。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