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俄罗斯预科教育发展启示

发布时间:2023-12-12 作者:刘兴涛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神州学人》

俄罗斯预科教育历史悠久,从苏联时期延续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虽然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社会转型期的阵痛,但随后联邦政府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力图挖掘、引进和培养精英类的创新型人才,建立支撑国家创新发展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在此目标下,21世纪以来,俄罗斯预科教育实现了稳步推进。其教育内容与手段不仅兼顾专业方向、国情教育,还注重提升国际学生文学素养。同时,针对近年来国际学生结构的变化,即申请包括硕士、博士在内的学历生数量不断攀升,许多高校预科系也制定了相应的教学方案。对通用俄语及专业俄语的强化教学,在促进学历生数量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2021年,根据俄罗斯科学与高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近3年在俄罗斯接受高等教育的外国学生总数分别为:29.8万(2019年)、31.5万(2020年)和32.4万(2021年)。也就是说,虽然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但国际学生人数依旧逆势增长,并位居世界第五(据俄新社《俄罗斯科学与高等教育部称赴俄留学生人数有所增加》报道)。不可否认,这当中既有俄罗斯政府增加公费留俄学生名额的因素,也有其官方较早开放国际学生入境政策的刺激。即便如此,作为学历教育的基础,俄罗斯高校预科教育的内涵式发展逻辑与内容及其对学历教育的辅助作用都值得我们探究。

开展留学生预科教育的积极意义

预科教育是学历教育的重要阶梯。全球化极大促进了教育的国际流动。对留学生而言,到异国攻读学位,掌握当地语言是开展专业交流的必要手段。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在专业院系的课堂上获取信息,包括课程内容的听取、理解、记录及对相关参考教材的阅读,进而将其用于自己的学术文章及工作实践中。相比之下,语言进修班中所教授的日常用语远远达不到上述要求,这里所指的不仅包括语言强度,还包括专业度。未来升入专业院系后,无论留学生单独成班还是与目标国高校学生同班上课,教师们都不会再像语言班时那样“慢声细语”,取而代之的将是更加多元、难度更高的专业术语。因此,专业领域知识和语言的强化训练不仅是留学生进入学历教育的“敲门砖”,也是他们在本硕博阶段顺利获取知识,与教师、同学进行专业交流的“助推器”。

预科教育是未来专业院系进行统一管理的准备阶段。现实中,一些留学生即便掌握了目标国语言和相关专业知识,仍难以适应学历教育阶段节奏,游离于专业院系的管理之外。原因无外乎缺少融入校园生活的准备阶段。因此,除了强化语言外,校方如能在预科阶段为留学生开展国情、文化、校规、学历阶段专业介绍等方面的教育,将有助于学生尽快融入、适应大学的教学环境与学术氛围。只有在预科阶段有效弥合文化、习俗、学习方式、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培养出一批有学术纪律、学术素养的预科结业生,才会便于日后专业院系的统一管理。

俄罗斯预科教育的机制、特点与发展困境

21世纪以来,俄罗斯在结合传统教育模式与西方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提升其高等教育质量及国际影响力。特别是在国际教育领域,俄罗斯政府从2001年开始恢复公费生(政府奖学金)项目,每年在全球范围内资助1万名优秀的国际学生到俄罗斯高校学习。2008年,俄罗斯制定《2020年前社会与经济发展战略》,从国家发展战略角度要求2020年前将高校学生中国际学生占比提升到5%。2017年出台的《俄罗斯教育出口潜力开发专项计划》提出,到2025年,在俄罗斯境内大学就读的全日制国际学生数量要从当年的20万增至71万;俄罗斯高校在线课程受众从当年的110万增加到350万。在官方政策扶持及业界的努力下,俄罗斯高校外国留学生人数从2010学年的15.3万人增加到2021学年的32.4万人。

面对逐年增长的外国学生及未来赴俄求学的潜在群体,近年来俄罗斯各高校积极采取措施提升教学质量,优化国际学生学历结构。进入专业院系前,预科教育工作由预科系、部(以下简称预科系)承担,教学内容不仅涉及俄语培训,也包括专业衔接课程,即通用俄语和专业知识。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国际学生攻读俄罗斯学历教育搭建桥梁,打牢基础。零起点的国际学生接受一至两年强化课程,成绩合格后即可拿到预科结业证书,凭借此证书,国际学生可申请俄境内其他高校。综合来看,俄罗斯预科教育有以下特点:

首先,零起点开展教学,兼顾专业方向。以1学年(10个月)为例,俄罗斯高校通常在前半年进行语言强化教学,后半年进行专业知识教学,二者课时量基本相同。专业方向的课程因大学而异,主要集中于人文、经济、工程技术、自然科学、医学生物等方向(见表)。具体学时量则取决于学生的报到时间、接受程度以及学科要求。比如母语为东方语系的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从零开始掌握俄语及相关专业知识,对此高校或加长学习期限,或增加学时。莫斯科国立大学学制为每周5天,每天6-8个学时。学习周期为1年或1年半。学生必须达到俄语B1水平,并掌握所申请专业的基础知识。  


image.png

表:俄罗斯3所高校预科系主要专业方向

            

其次,注重阅读训练,提升学生文学素养。俄罗斯高校预科系在语言培训和人文方向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视对国际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正如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语言学家列夫·谢尔巴所言,要学会说话,首先需要大量阅读,特别是阅读经典。因为“识字的机制无疑是通过阅读获得的”。通过对俄罗斯文学经典作品节选的研习,留学生可以增加并活跃词汇量,提高语言能力,并从中感受人生。

同时,阅读也是完善语言认知的一种手段。比如读《叶甫盖尼·奥涅金》可以更好地了解俄罗斯的民族性格——忧郁(хандра)。而读契诃夫的作品有助于理解“省”(провинция)这样一个关键的语言文化学概念,它不仅是除莫斯科或圣彼得堡以外的地区,在作品中还表现为“不文明、冰冷甚至粗俗”。这类阅读课不仅能有效帮助留学生了解俄罗斯风俗、文化等信息,也在很大程度上能帮助其尽快适应俄罗斯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减少文化障碍。

再次,国情课覆盖面广,助力学生了解俄罗斯。无论是俄语教材《走遍俄罗斯》,还是专业方向课程《国情概况》《历史》与《社会理论》都为国际学生提供了全面认识俄罗斯的机会。通过对课文的研读,留学生既可以认识俄国历史上科学、文化、政治等领域令俄罗斯人民引以为傲的重要人物,如彼得一世、罗蒙诺索夫、托尔斯泰、加加林,同时也有机会了解到当代俄罗斯的著名学者、政治人物及国家英雄。

近年来,在相关政策扶持下,国情学教师与对外俄语教师共同出版了许多新教材,涉及的内容也更加贴近青年人。比如《俄罗斯文化史》与《二十世纪的俄罗斯历史》都从不同层面介绍了现代俄罗斯电影导演、戏剧人物及亚文化代表。

最后,对外俄语教学历史悠久,语言强化度较高。俄罗斯高校传承了苏联时期对外俄语教学体系,其中课堂教学方式具备一定特色。学习新文章时,老师通常先念两遍,然后会针对文章中出现的新单词精讲,接着就要求学生分段复述,最后再复述全文的主要内容,从而实现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之目的。这些课文由浅入深,涉及面广,有时教师不展示原文,这样就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语言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俄语教师还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俄语表达能力。比如,教师会要求学生做一个周末出行计划,目的地为某个当地著名景点或附近的城市。旅行预算限定在一定额度。学生归来后,需在课堂上汇报此行的经历,包括景点门票、餐饮或住宿的花费。这种作业不仅符合活动式教学法的要求,还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互联网、社交平台上的资料查询环节会让学生们有更多发现,回来时做PPT简报则可以将俄语词汇内化于心。

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有必要注意到俄罗斯高校预科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瓶颈。比如,并非所有大学都能把控好预科教育“出厂”环节。这当中有学历生招生压力的原因,国际学生较多的院系往往会要求预科系严把结业考试关,甚至教授因不满国际学生语言能力而将之退回预科系的案例也曾发生过。但一些缺乏国际学生的院系就会降低相关要求。

另外,供预科生学习的专业方向课本多为改编版或科普版,无论在专业度还是学术水平上都与其进入专业学习后所学教材存在不小的差距。以最基础的指标——专业词汇量来看,国际学生的掌握程度不甚理想,以至于难以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而许多俄罗斯教授也不愿因为班里的几个外国学生而改变语言风格。

同时,随着高层次赴俄学历国际学生的增加,如何巩固预科教育的基础,并突破因硕士、博士研究生数量增加而面临的发展瓶颈,也成为业界专家学者关注的问题。

俄罗斯预科教育发展新趋势

近年来,俄联邦政府加大力度推动教育(服务)出口,各高校国际化不断深入,俄罗斯预科教育迎来了更多的创新发展。

加大语言教学与专业方向的深入融合。进入学历教育阶段后,无论上大班课还是讲座,国际学生都必须掌握获取信息、理解信息、转化信息、记录信息等多项技能,而这当中又包含着满是学术语言风格的语音、电子、印刷体材料。因此,在预科系中如何有效融合语言教学与专业方向教学是近年来许多俄罗斯高校,尤其是专业类大学所侧重研究的。

以莫斯科国立建筑大学为例,该校的对外俄语教研室已着手编撰一套名为《听写 转述 讲座》的实用教材。其中听写部分包括词汇和附有练习的短文,转述部分要求将文本进行详细或有选择性的摘要,内容从社会文化类过渡到科普与专业科学类。教材不仅具有实用语言价值,还能让国际学生对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有初步的了解。这些练习有效发展了国际学生对语音、语义的感知能力,从而为将来在大学听取讲座等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为不同类别国际学生开发单独教学方案。在俄罗斯各高校加大力度开展国际交流的背景下,近年来,国际学生不再倾向于俄罗斯高校的语言培训和本科教育,而是越来越多地申请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根据2021年俄罗斯联邦高等教育学位申请统计数据,申请比例较高的学位分别是:本科申请为45%,硕士申请为23%,专家申请为17%,副博士申请为8%,另有6%为住院医师申请(据塔斯社《俄罗斯联邦独联体国家、侨居国外同胞和国际人道主义合作事务署公布在俄学习的外国学生人数》报道)。相较于本科生,许多研究生年龄偏大,外语接受能力有所退化。同时,对于一些跨专业读研的国际学生,面对层次更加高深的新学科急需补牢基础。因此,预科培训中有必要考虑将不同研究层次的学员加以区分,来因应他们不同水平的俄语需求和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需求,特别是硕士、博士研究领域所需的独特语言元素。

当前部分俄罗斯高校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着手准备相关工作。莫斯科国立鲍曼技术大学、托木斯克理工大学等部分高校通过在实践中获取的经验,为研究生单独设立预科课程,并组织语言教师与学科专业教师合作编写教材。培训体系不仅包括物理、数学、计算机科学等通识课程,还包括专业学科方向的课程,专业教师还要在学年末为学生开设与专业方向衔接的导读课程及讲座,部分高校甚至将预科学期延长到两年。

疫情下积极发展数字教育。新冠疫情期间,俄罗斯高校预科系在经过一段授课模式转型的休克期后,开始着手大力发展线上教学,通过各种手段力求给国际学生创造最贴近课堂的学习环境。这其中包括开设在线教育平台、在Zoom等云视频会议平台上授课、向师生推广使用语音合成软件和翻译软件、组织云端诗歌朗诵竞赛等。以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为例,该校开发了拥有自主产权的俄语在线教学平台(langrus.rudn.ru),并取名为“数字预科系”。平台上传了俄语互动课程和视频讲座,根据俄语水平等级分为A1、A2、B1、B2,同时,平台还提供文化、历史讲座,以及包括工程类、医学类、经济学类、语言学类和新闻类在内的不同专业方向语言课程。做好自主研发的同时,该校与俄罗斯三大电信运营商之一的MTS公司合作,于2021年2月推出一款个性化在线俄语学习应用程序,让身处世界各地的国际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预科课程。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俄罗斯高校的同行们逐步适应了线上教学,即时通信类工具成为教师与学生“面对面”沟通的得力助手;其他辅助工具也可被用来提高远距离教学的工作效率。某种程度上来讲,线上授课期间的创新教学形式与技术成为俄罗斯预科教育的有效补充,旧有课堂授课模式与新技术的结合让师生更加受益。

对我国来华留学教育的启示

俄罗斯预科教育的特点在于其注重专业语言、经典阅读与国情教育,帮助学生尽快融入目的国环境。其相关经验值得借鉴。同时,面对追求更高层次教育的国际学生,即硕士、博士研究生申请者,俄部分高校预科系开展的差异化教学趋势也需要我们重视。

当前,我国开展预科教育的高校还很有限,承担公费生预科教育的高校为17所,自费生预科教育院校也只有23所(王业奇、李晶,2018)。这与我国来华留学教育事业的整体规模极不协调。一些承担自费本科来华留学生教育的高校或尚未设立预科教育机制,或相关机制不够健全。为落实我国教育部提出的“提高来华留学教育质量和管理服务水平”指导意见,有必要在国内高校推广预科教育。

未来,对我国预科教育发展而言,从整体上需要将承担公费留学生预科教育高校的相关经验逐步推广开来,并建立统一机制。参考俄罗斯预科结业制度,严格把控我国预科结业考试。在结业考试中采用笔试、口试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考查学生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以及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将预科结业证书与HSK水平证书一并作为升入中国大学的录取标准。也许目前一些高校因师资、教材、专业或来华留学生质量等问题暂时还无法推广预科制,但也要提高对该机制的重视程度。相比对留学生数量的追求,质量才是来华留学教育的立足之本。只有对预科生开展专业方向培养,且具备较高的衔接度,才会让留学生在进入专业院系后更加高效地学习并游刃有余地进行学术交流。根据以往的经验,这也将减少本科留学生辍学或转学现象,为高校留住国际生源。

在全球各国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俄罗斯高校对预科教育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即通过语言强化让学生具备攻读学历的基础,同时在培养高素质国际人才方针的指导下,预科教育也逐步注重对硕士、博士学历申请生的精细化培养。相关措施、趋势都值得我国同行关注与借鉴。(作者 刘兴涛就职于沈阳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来源:《神州学人》(2023年第12期)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