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人民教育》,我的个人“董事会”

发布时间:2025-07-23 作者:李希贵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人民教育》

作者简介:李希贵,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著名校长。历任山东省高密四中语文教师和校长、高密一中校长、高密市教委主任、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北京十一学校校长等。致力于语文教学改革、教育教学管理改革、教育观念变革,著有《面向个体的教育》《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教育艺术随想录》《学校制度改进》等书。

一家公司需要董事会,一个人同样也需要。《人民教育》就曾是我个人“董事会”的成员之一。

董事会中有一批有能力、有才干的董事,为一个公司做方向性的决策,一个人也需要有一个“董事会”来帮助他进行正确的决策。一般来说,一个人的“董事会”需要有知心好友、忘年之交、新产业从业者、非上司领导者以及跨界专家。当然,业内高人是不可或缺的存在。然而,业内高人在现实生活中又可遇不可求,并非人人都有这样的运气。而我则是通过《人民教育》杂志寻觅并结识业内高人的,从而充实我的“董事会”力量。

我于20世纪80年代初踏上讲台,那时候校园里几乎没有多少获取信息的渠道。第一次见到《人民教育》杂志时,我瞬间被其中扑面而来的信息所吸引。每月盼着新一期《人民教育》到来的我,用“如饥似渴”“废寝忘食”来形容毫不为过。斯霞、李吉林、于漪、钱梦龙以及上海育才中学的“读读议议讲讲练练”语文教学实验,都是我通过《人民教育》杂志了解到的,此后一段时间,他们也成为我追踪学习的对象。我在自己的课堂中陆续开展了“每天十分钟”阅读活动、“主动地自觉地学习”语文教学改革以及“语文实验室计划”,在某种程度上都受到了这些语文教学前辈的影响。

同样在那个时期,《人民教育》杂志还刊载了辽宁省盘锦实验中学魏书生老师的文章《班级管理要靠民主与科学》,这给了我极大的启发。那时的我,颇为欣赏自己所在学校严格、严肃、严谨的校风,对自己从严治班的做法颇有点沾沾自喜。初读魏书生老师的文章,我深感震撼。后来,我聆听了魏书生老师的报告,尤其是阅读了《人民教育》陆续发表的有关魏书生老师的报道《有滋有味的人生》后,才逐渐领悟班级管理的真谛,尤其是育人的道理。

当一本杂志成为个人“董事会”的“成员”,它不仅能帮你开阔视野、启迪思路,还能为你带来更多的朋友。从那时起,受《人民教育》的启发,我开始对一些教育经典产生兴趣,也开始关注一些哲学著作。《我的人生信条》《忏悔录》《赞美闲散》《教育的目的》等书籍,都是在这个时期被我反复研读的。

1993年,由刘堂江等主笔的《跨世纪教育工程—记上海市建平中学整体教育改革》在《人民教育》杂志九月号重磅推出,犹如惊天风雷,打破了当时中国教育界略显沉寂的局面,也给了我极大的冲击。那时,我已当了好几年校长,深陷于课堂、教学和分数等事务中,常常忽略了校园里最应关注的学生。冯恩洪校长提出的“合格+特长=建平人”的教育价值观,让我恍然大悟。于是,便有了山东高密一中的校训“为四十岁做准备”,以及后续的一系列教育探索。后来,傅国亮总编辑、梁伟国老师在与我们的编读往来中,成为了我们的良师益友,潍坊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都离不开他们和《人民教育》杂志的智慧贡献。

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半径都会局限着他,但我们无须望洋兴叹,不必妄自菲薄,当我们寻找个人“董事会”成员遇到局限的时候,完全可以通过像《人民教育》杂志这样的平台,轻松找到他最需要的人和智慧。(李希贵

《人民教育》2025年第3-4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