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南航“材子”天山弦歌 马兰薪火边疆续燃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兰之声”实践团2025新疆行纪实

发布时间:2025-07-28 作者:张艺云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2025711日至27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南航”)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马兰之声”社会实践团赴新疆马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以“传承马兰精神、赋能边疆教育”为主线,分三阶段深入马兰永红小学、和硕第二小学、马兰红山军博园及革命烈士陵园,通过特色支教、红色研学、跨校联动等形式,将南航智慧与家国情怀播撒在天山南北,探索思政教育与边疆实践的创新融合。

童心筑梦,双校课堂播撒七彩星光

714日至18日、21日至25日,“马兰之声”实践团前往马兰永红小学、和硕第二小学开启为期10天的暑期素质拓展夏令营。队员们在边疆校园里与小朋友们一起描绘启迪智慧、点燃梦想的生动图景。

课程设计紧扣南航特色与马兰精神内核。在激发孩子们科学探索与安全意识的核辐射防护科普课程中,通过核辐射防护标识的设计,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揭开核能的神秘面纱,筑牢安全防护观念;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航空航天科普课程中,队员们将南航的“三航”特色与孩子们的飞天梦想紧密相连,让“航天梦”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水火箭制造课则将航天原理付诸飞天实践。

ebb56dbaa0a5bdeb3a1ae26cea59de1.png

“马兰之声”实践团在马兰永红小学、和硕第二小学开启为期10天的暑期素质拓展夏令营

从飞针走线的非遗刺绣描绘民族纹样,到以石为纸的戈壁石头画挥洒大漠航天梦想,再到提笔挥毫的书法课认真书写“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马兰箴言,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孩子们的汗水与智慧,也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深刻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传承的重要性。

黑板粉笔画激发了天马行空的思维,童话想象创作课将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呈现于纸上,趣味化学实验绽放“魔法”般的光芒,话剧排练课深情演绎马兰奋斗史诗,无一不激发着孩子们对科学、艺术与家国情怀的浓厚兴趣与探索热情。

当水火箭刺破云霄,稚嫩的童声齐喊“发射!”,航天梦的种子在戈壁悄然发芽。这些融合空天科技、地域文化与马兰精神的特色课程,正是启迪智慧、点亮未来的星火。

红心向党:薪火赓续志愈坚

719日,团队成员踏上寻根溯源之旅,前往马兰红山军博园。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核科学与技术系创始人陈达院士,曾是这片土地上为共和国铸造核盾牌的重要成员。成员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追随陈达院士等先辈当年的足迹,重走红色道路,重温那段隐姓埋名、为国铸剑的奋斗历程。这里,是陈达院士和无数科研工作者将青春与热血融入戈壁荒滩的地方。展馆内,一幅幅记录着攻坚克难瞬间的珍贵照片、一件件饱经风霜的历史遗物——褪色的工作服、磨损的计算尺、泛黄的笔记手稿——无声却有力地诉说着那段自力更生、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震撼着每一位南航学子的心灵。

image.png

团队在马兰烈士陵园合影  史涵宇

7月20日,实践团成员前往马兰烈士陵园。队员们列队肃立在巍峨的纪念碑前,怀着无限敬仰与深切缅怀,向长眠于此、为国防事业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们三鞠躬,并一一敬献鲜花。青松翠柏间,墓碑静静矗立,铭刻着一个个将生命永远定格在戈壁的名字。

实践团成员们站在陈达院士奋斗过、烈士们长眠的土地上,触摸历史的温度,才真正读懂“献了青春献终身”的分量,也更深切感受到南航人‘航空报国’初心所承载的使命。此行采集的珍贵影像与感悟,将转化为南航思政课堂的鲜活教材,让马兰故事永续流传,让忠诚与奉献的薪火代代赓续,愈燃愈旺。

同心共育,校际联动薪火相传

实践团积极搭建校际合作桥梁,推动多元力量共育边疆。在拥军社区,团队携手中国石油大学(克拉玛依校区),联合开展主题宣讲。南航学子聚焦“空天报国”使命,生动讲述了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与南航人的贡献。通过图文展示、故事讲述与互动问答,让那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辉岁月与宝贵精神深深烙印在场居民心中,激励大家铭记历史、珍惜当下、砥砺前行。

在马兰永红小学,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实践团围绕“科技赋能边疆发展”主题展开交流。双方聚焦如何在科研实践与服务国家战略需求间找到结合点,就科研项目落地、技术科普推广、红色资源挖掘等议题交换经验,探讨高校智力资源服务国防重镇与边疆建设的长效机制。

在和硕县第二小学,团队与中国石油大学(克拉玛依校区)实践团举行专题研讨会。双方结合各自在当地的支教与调研经历,深入探讨社会实践多样化开展模式,分享在课程设计创新、文化浸润方法、校地合作机制以及利用新媒体扩大实践影响力等方面的经验与挑战,共同探索提升边疆实践育人实效的创新路径。

大漠长风,吹不散青春热忱;天山雪水,涤荡着赤子初心。当水火箭的轨迹划过戈壁晴空,当书写的箴言浸透家国信仰,当跨越山河的校际智慧在边疆汇流,“马兰之声”实践团在烈士长眠的土地上重铸忠魂。这绵延三千里的奔赴,是南航学子写给大地的炽热情书——以胡杨为笔,以热血为墨,将“航空报国”的基因熔铸进马兰精神的永恒星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张艺云)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