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沧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蒲公英推普团队”走进大凉山

发布时间:2025-08-14 作者:周洪松 陈知航 黄冬冬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周洪松 通讯员 陈知航 黄冬冬)当沧州武术的刚劲与彝族摔跤的豪迈在课堂上相遇,当《身体音阶歌》的旋律与达体舞的节奏在山间共鸣,一幅跨越山海的语言交融图景在凉山深处铺展开来。

近日,沧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蒲公英推普团队”跨越千里山河,远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师生紧扣“乡村推普1+6+N多维振兴计划”,用青春架设起沟通之桥,让中华文脉在交融中生生不息。

在美姑县乡村教学点的临时课堂上,该校志愿者教学欢快律动的《棒棒糖》儿歌,让孩子们从羞涩观望到踊跃跟读,沧州武术表演更是引来阵阵欢呼。

沧州幼专微信图片_20250814143826.jpg

在大凉山尼普摸村村民阿紫家粮仓中,志愿者教孩子们用手指舞朗诵诗歌《家》。尹长君 摄

“既教语言,更传深情。”志愿者屈丞贻说。在尼普摸村,志愿者教给孩子们手指舞《家》,“祖国就是我们的家”的理念随肢体律动浸润童心。“汉彝交换绘画”活动中,两地青少年以画笔描绘家乡风貌,用艺术语言促进文化认同。洛洛村的课堂上,沧州泥塑艺术与山野童趣碰撞出独特火花,孩子们现场捏制的作品里蕴藏着“彝汉一家亲”的朴素认知。彝族乡亲身着盛装与志愿者共跳达体舞,生动诠释着“快乐无地域、文化共传承”的深意。

实践中,令同学们感动的是当地彝族教师阿依莫的故事:她为纠正翘舌音彻夜练习,创新“家庭普通话日”“彝汉儿歌”等本土化方法,在文化传承与语言推广间找到平衡。“推普就像种核桃树,要慢慢等它结果。”这句朴实的话语让志愿者们深刻理解了“教育需要精耕细作”。

沧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桑金歌表示,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蒲公英推普”品牌建设,让青春力量在民族地区语言文字事业与乡村振兴中绽放光彩。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