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俞正强,浙江省金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党总支书记、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浙江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浙江省春蚕奖获得者。
想到报刊杂志,很自然地会想到“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道义是文章的魂,是文章的价值所在;文章是道义的形,道义要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被人们所接受。
从1983年入读中师开始,我便在学校的阅览室阅读《人民教育》。后来于1986年入职小学,学校里订的《人民教育》杂志总是被我带到宿舍里放上好几天。因为自己水平所限,那时候还是喜欢看杂志中后面部分的文章,比如“红烛”栏目。前面的大文章虽然看不大明白,却依然认真地看,因为我始终相信,这本杂志的所有文章后面,都有一个“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的人在。《人民教育》应该团结了许多这样的人。
2006年《人民教育》记者、编辑余老师来浙江调研,座谈会上我谈了自己对学困生转化的心得,余老师很感兴趣,让我把材料发给她看看。当时我把余老师的话当成了客气话,过了一段时间后,余老师请一位专家老师带话给我,问我什么时候把材料寄给她,我才知道她不是客气。
后来,在2007年第七期的《人民教育》杂志上,我读到了一篇《不让一个学生落后——从四个数学准备性学习案例谈学生群体学习质量的提高》的文章,细看作者是我。与发表的文章相比,我提供的只是初级的素材,余老师将我的素材编辑成了一篇文章。而我,也在我写的文章与余老师编辑后发表的文章的比对之下,对写文章有了新的体会。
从此,我对《人民教育》更是充满了敬意:这本杂志愿意给一个普通的一线老师以机会;这本杂志的编辑默默地将一些粗糙的素材修改成精美、成熟的文章;这本杂志直接把6个页面给了一位毫无资历的作者,只因为这位作者在解决学困生的问题上做了一些事。
不讲求资历和名气,一切从教育的真实需要出发,这便是《人民教育》的担当与情怀。我知道,在编辑部中还有一些编辑,他们也都在发掘、扶助那些有想法有做法的一线教师,这些普普通通获得成长的老师后面,将是更多的成长着的孩子。
如同1983年一样,我现在还会认真阅读《人民教育》杂志;但与那些年不一样的是我对杂志前面部分的文章也十分喜欢。偶尔自己也可以写上一篇,将自己的做法与思考分享给教育人,《人民教育》便是自己的精神领地了。
今年是《人民教育》创刊75周年,教育强国的号角正在吹响,《人民教育》便是吹响教育强国的号角之一。在号角的嘹亮声音中,我们感悟着教育的情怀。(俞正强)
《人民教育》2025年第8期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