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育桃李,一片丹心铸师魂。在金秋送爽的九月,我们将迎来第41个教师节。中国教育新闻网特别策划“我的教育初心”系列视频,分享教育者们的育人故事。
从青丝到白发,从初登讲台的忐忑到桃李满园的欣慰,他们用一生诠释“教育初心”的内涵——是春风化雨的耐心,是甘为人梯的奉献,更是以生命点亮生命的执着。今天,我们以“教育初心”为镜,照见一群教育探索者的真实剪影。
在过去的七八年的时间里,付海亮老师一直在云贵川支教。
2017年在云南宁蒗小凉山的青浦小学,那是他支教的第一所学校,那个学期他是学校的唯一一个支教老师,也是学校的第一个支教老师。一个学期结束后,有一个孩子走到付海亮身边说:“付老师,你来了,整个学校都变了。”她说,“因为你来了,这里的老师笑得更多了;因为你来了,我们有体育课了;因为你来了,我们可以看图书室里的书了……”在第一次支教的那半年里,付海亮找到了这一生想要从事的事业——乡村教育。
更大的挑战来自2021年,四川的大凉山瓦托小学,学校里全是彝族的孩子,一年级新生24人,绝大部分连汉语都听不懂。付海亮从带着孩子们读《日有所诵》里的儿歌童谣开始,在语言的音乐性当中感受汉语的美,让他们找到说话的节奏感。一年过去,孩子们完成了好几本的整本书阅读和50多首古诗词吟诵,孩子们的识字量从0增长到700。
如今,作为四川大凉山尔且小学校长的付海亮组织开设了丰富的阅读课程,把教育信仰和教育理念化成具体的课程,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在自然中自然地生长。付海亮说:“大山在那,虽然它很高,但他们没有挡住我们的眼光,我们反而登上高山,看得更远。因为阅读,因为自然教育,让我们跨越山川河流,看见了一片广阔的大海。”
策划:段风华
制作:戚悦
海报设计:马虹霞
特别鸣谢:亲近母语、四川大凉山尔且小学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