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新赛道,是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新动能。数字化赋能高职思政课改革创新,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坚持系统思维,以“大思政课”建设为牵引,以数字素养和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等教育元素为赋能点,通过健全一体化数字平台体系、优化数字平台资源、创新数字平台使用方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育“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健全思政课数字平台体系。其前提在于以系统思维建设高职各年级思政课纵向递进衔接、横向融通联合的一体化平台体系,实现高职各年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的汇聚合力。一是健全思政课数字管理平台,从政策制度层面为教育主管部门、高职各年级思政课管理人员提供互相学习、安全沟通过程和高效交流的数字化渠道,破解当前高职思政课建设过程中各年级沟通机制不畅以及交流效率较低等难题。二是健全思政课数字教研平台,以思政课共同体为依托,就同一主题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开展线上专题研讨、同课异构和“金课”示范,打破传统的单一年级横向封闭的教研壁垒,构建条理清晰、职责明确、循序渐进并持续发展的思政课数字教研全新生态体系。三是健全思政课数字研修平台,以高职思政课教师一体化数字素养提升为目标,强化数字研讨、提升数字素养,构建跨年级、跨校区、跨地域的教师研修数字化培训系统,打造安全高效、优质开放、共建共享的高职思政课教师数字研修平台环境。
优化思政课数字平台资源。其核心是以系统思维开发具有思政元素的一体化教学素材和资源,打造层次化、多方位、立体化的思政教学资源库,使数字资源的潜在价值得以充分释放,并转化为现实效益,进而实现高质量思政数字资源的广泛共享与高效利用。一是利用数字技术对纸质教材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以一体化为导向开发数字思政课教学材料,确保高职各年级思政课的数字教材、教案、课件及教辅资料能够紧随纸质教材教案以及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等同步更新,从而构建以教材为基础,既超越教材又生动活泼的思政课数字教材资源库,为高职各年级思政课教学衔接的连贯性和完整性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供给。二是借助数字虚拟仿真、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深入挖掘博物馆、纪念馆、红色革命文化旧址以及校史馆等所蕴含的丰富思政资源,拓展延伸传统的思政教学场域,构建虚实融合、线上线下互动的虚拟教学空间,打通思政课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数字融通渠道。三是以思政数字资源标准化建设为切入点,建立思政课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准入制度,遴选高职各年级优秀教师组建高水平资源建设团队,强化数字资源的评价与管理机制,形成数字资源动态迭代更新机制,迭代升级思政课教学资源,保证思政课数字资源供给的高质性、稳定性和及时性。
创新思政课数字平台使用方法。其关键在于以系统思维调动高职各年级多元化主体科学合理使用数字资源,充分激活数据潜能、释放数据价值。一是为提升思政课的治理效能和教育质量,教育主管部门利用大数据技术实时追踪和监测高职各年级思政课的开设情况以及师生配比、教师发展状况和数字资源的开发进度。这些数据的分析和应用有助于为思政课的法规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推动高职思政课的现代化和精准化。二是思政课相关共同体和高职各年级要应用大数据分析区域内和本校思政课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分析原因、诊断痛点、找出堵点,并提出针对性策略和可操作性建议,发挥数字资源在深化思政课建设中的疏通融合功能。三是高职思政课教师要涵养数字素养,提升应用数字化手段进行教学的意识、能力和水平,并发挥大数据智能诊断学情、动态监测教学过程和全息评价教学状况的优势,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精准性,构建算力和数据驱动的思政课教学体系,实现全方位育人。
(作者邓龙建系重庆商务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娜系重庆健康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本文系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25SKDJ036][25SKSZ103]成果)
《中国教育报》2025年09月09日 第06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