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青岛工程职业学院:在“山海大课堂”书写育人新篇

发布时间:2025-10-11 作者:刘淼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从喀什归来已过一个月,与孩子们共处的晨读暮省,已经成为我人生中永恒闪亮的记忆。”2025年青岛工程职业学院“携手同心,筑梦未来”志愿服务队成员郝珑凯这样感慨。郝珑凯所在的“携手同心,筑梦未来”志愿服务团队曾获得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青春笃行”计划全国示范性团队、“调研山东”——2024年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全国重点团队等荣誉,他们先后在临沂市临沭县店头镇、喀什地区疏勒县开展支教,今年已经是他们开展支教的第三个年头。

像他们这样的队伍,2025年暑期在青岛工程职业学院共有18支。这些“三下乡”志愿服务队伍奔赴祖国各地,将“三下乡”从活动代号转化为践行“大思政课”、锤炼综合能力、培育家国情怀的真实课堂,在实践中体悟“国之大者”,实现了“三全育人”的深度创新与升华。

让“大思政课”扎根祖国大地

“思政课不仅应在课堂讲授,更须在社会生活中践行。”青岛工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李群认为,“三下乡”实践场是青岛工程职业学院将“大思政课”从书本推向现实的最佳载体,也是青年学子成长的广阔天地。

“以前,我们对‘民族团结’的理解或许停留在政策文件的字里行间,但当我们真正走进新疆喀什地区,亲自感受到了不同文化的璀璨,抽象的理论便有了具象的落脚点”。郝珑凯说:“我们与少数民族的孩子们共跳一支舞、共唱一首歌,这些真实的体验是以往没有过的。”

在“青岛工程职业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授牌仪式上,英吉沙县第三中学副校长杜国英动情地说:“志愿者们用行动和真情为孩子们夯实知识根基,拓宽认知边界,促进文化共生,谱写了跨越山海‘中华一家亲’的血脉情缘。”

在青岛,胶东红帆志愿服务队攀爬信号山、浮山,探访“一战摩崖石刻”,为红色记忆寻找现实落脚。这支团队还创新性地开展了“红色记忆数字化保护”项目,利用3D建模等技术对当地红色遗址进行全景记录,为革命文物保护提供了新思路。

书写综合素质评价“鲜活答案”

对于青岛工程职业学院的学子们来说,“三下乡”不仅是实践平台,更是检验自己综合素质的演练场。从2019年建校至今,青岛工程职业学院构建起一套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深度衔接的实践育人模型,将“三下乡”活动纳入学分管理,着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技能特长”,让学生全面成长。

在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第三中学的科技课堂上,青岛工程职业学院的学子们打破了传统支教“单向传授”的模式,将他们的专业所学融入课堂教学之中。通过每日反思、团队互评、导师点评等多维度反馈机制,这些志愿者实现从授课紧张到从容互动、从沟通生疏到共舞默契、从关注个人到协同团队的成长跃升。据统计,在今年参与实践活动的学生中,有超过90%认为自己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多元评价带来育人理念的深刻转型,教育的导向从“培养考生”转向了“培养完整的人”。志愿者庄倚玮曾在实践总结中写道:“以前觉得‘领导力’是天生的,直到在支教过程中,才发现它藏在耐心沟通、合理分工和灵活应变里。”

以实践之力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青岛工程职业学院以“三下乡”实践为纽带,锚定乡村全面振兴的时代命题,用实际行动书写着新时代大学生的担当。

文化浸润的巧妙之处在于“润物无声”。在喀什,沉浸式推普课堂让汉字成为情感纽带,志愿者们还开发了“国家通用语言+职业技能”特色课程,帮助当地青年提升就业能力;在兰陵,“青鸽宣讲团”以“故事接龙+情景再现”活化沂蒙红嫂事迹;在滨州,非遗花馍、窗花拓印等课程使幼儿在趣味中感知文化传承,志愿者们还协助当地非遗传承人开设线上店铺,拓展销售渠道。

在经济振兴的战场上,科技赋能与专业服务的深度融合让学生们把成绩写在乡村振兴的大地上。“青穗实践团”聚焦崂山乡村旅游发展瓶颈,创新“电商直播+民俗推广”模式,为东麦窑村挖掘文旅特色,开发了“民宿管理数字化平台”,提供在线预订、智能客服等服务,助力村民增收。志愿者牛昱楦感叹:“一场直播帮助村民增加5000元收入,让我体会到我们学到的专业知识能真真切切帮助乡亲们把日子过红火。”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记者 刘淼)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