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蒋亦丰)日前,第四届“智能时代的德育”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
浙江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蒋云良在开幕式上表示,会议主题“智能时代的德育”聚焦语言大模型价值对齐的意义和技术突破、智能时代算法推荐对大中小学生的道德风险与预防机制、智能时代教师的智能伦理素养等多个议题展开研讨,对在技术变革下守住育人之本、坚守教育初心使命与道德价值内核,善用智能技术之力拓展德育广度、深度,引导科技始终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浙师大田家炳德育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袁振国作了题为“人工智能赋能德育从平面世界走向立体世界”的主题报告,从语言大模型向3D世界大模型发展的趋势,探讨了人工智能为德育发挥不可替代性作用的可能性和路径。他强调,德育工作应从当下实践出发,将已被验证有效的成功经验、成熟做法,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转化为可被广泛接触、便捷学习、高效推广的智能模型,从知情意行四个层面推动德育在AI时代的创新发展。
会上,浙师大田家炳德育研究中心联合其他5家主办单位共同发布了研讨会成果——《智能时代的德育共识》。“共识”呼吁:以积极的姿态拥抱人工智能,为德育工作开辟新路径,塑造新优势;以人为本,坚持育人价值,促进五育融合;坚持公平正义的教育,让技术与伦理双向奔赴;大力培养数字素养,主动应对技术变革时代的育人需求;创新德育模式,促进智能技术与德育深度融合;创新德育体系,构建新的德育课程、德育资源和育人环境;转变教师角色,更新教师专业能力与伦理规范。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