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颁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指出:“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2022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要求加强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加大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师范院校、教师发展机构建设和高素质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增加紧缺薄弱领域师资培养供给。
2022年7月,作为北京师范大学“强师工程——教师素质能力提升计划”的重要线上举措,“强师在线”高师基础教育支持乡村振兴公益平台(以下简称“强师在线”)正式上线发布并落地实施,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构建满足乡村教师成长需求的专业性、综合性、多元化资源服务体系。
陪伴乡村教师成长的“小微”平台
“强师在线”定位于做陪伴乡村教师成长的“小微”平台。“小微”平台不是指平台建设规模与建设投入的“小微”,而是指关注每一个服务对象,在最小颗粒度的资源供给、为教师精准推荐课程资源、促进原生态的微创新等方面做到“小微”。既要关注教育新理念、新形式,也要关注基础知识和学科教研,深入乡村教师的知识死角,打造结构化、精细化的资源供给;既要关注对乡村教师的学术引领,也要关注乡村教师教育实践的“微创新”和互动交流,鼓励乡村教师基于乡村教育土壤创新教学模式,积淀乡村教育自信;既要打造未来教育生态,也要关注乡村教师“原生状态”下的发展挑战,尊重乡村教育的现实,着眼当下,培养一批爱教育、懂教育、会教育的新时代乡村教师。
汇聚优质资源,搭建协同研训平台
作为“强师在线”的主要发起与建设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牵头的高等师范院校基础教育工作研究会具有独特优势。研究会汇聚40余所高师院校,专家资源丰富,各高师院校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基础教育学校拥有一大批一线教师,实践资源丰富。专业的理论力量与广阔的实践力量联合加成,为平台源源不断地生成优质资源提供有力保障。
为提升乡村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强师在线”实施“名家名师名校引领计划”,聚焦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关键问题,组建协同引领专家库,通过名家名师示范,对教师进行阶梯式指导,引导教师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反思。
平台既有的教研活动通常分为三个步骤:首先,由一名理论名家围绕教师专业成长和新课改背景下的重要议题,进行具有理论前瞻性和学科引领性的讲座;然后由一线名师或区域教研员以课标解读、教学分析、同课异构、说课评课等方式,把专家理论应用到新课程实施的层面,并提供一定示范性课堂教学;在名家名师领航之后,由一所或几所优秀名校围绕新课改背景下的课例研究,开放本校研究课和校本教研活动,名家名师再对其进行针对性点评,帮助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名家名师名校引领计划”中,乡村教师在培训学习之后,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在教研员的带领下开展同主题教研,通过平台“集体备课/磨课”的多人实时编辑功能,实现教师及时互动沟通,必要时邀请名家名师研讨答疑。整个过程体现了研训的一体化。同时,“强师在线”可为区域开设研修专区,根据区域需求整合匹配优质资源活动,为每一位教师设置任务清单,让教师在参与培训和教研时能根据任务安排灵活切换,提升教师学习效率。
探索校地合作,推进体系建设
“强师在线”作为协同诸多高校资源的教师成长研修平台,未来将在优化资源供给、加强协同帮扶、抓实教研交流等多个方面持续探索。
为提高需求和资源的匹配度,下一步“强师在线”的优化重点将放在完善乡村教师群体用户画像、持续推进课程资源切分上。乡村教师群体对系统性知识和切片型案例教学有大量需求,平台将尝试按照教师的学习场景、学科知识图谱建构、学习资源类型、授课教师身份等多个标签界定课程资源,实现对研修资源的细分,满足教师的不同需求。
“强师在线”作为教师教育领域的专业平台,一方面承担着支撑教师发展的重任,另一方面也需要为各地教育系统的教师能力评价提供成功的示范样本,同时为教师的学历提升提供引领与支撑。对此,“强师在线”在条件成熟时将联动地方教育系统,通过北京师范大学同各地方政府开展校地合作的形式,推进平台继续教育学时学分和各地教育系统学时学分互认,促进教师能力和学历的双提升。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教育报》2025年10月27日 第07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