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参会感言

发布时间:2018-12-05 来源:中国教师报

如果说郑红艳老师用大气、沉稳的课堂征服了我,那李玉贵老师则用她软糯的台北语音却极富张力的演讲,让我醍醐灌顶。平时,我们的教学不是围绕中考、高考的指挥棒转动吗?这个是重点,那个题的答案模式又是怎样的?从而训练出一批答题又快又标准的好学生。甚至于学生小组讨论时,教师都有固定的模式,一宣布小组讨论,底下马上“叽叽喳喳”,呈现出一派热闹的景象。但我们是否思考过,学生真正的想法是什么?甚至有些教师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也会置之不理,置若罔闻,因为这种“异议”不在教师设想的轨道。这样的学生难道是有目的、有意识、主动思考的学习者吗?李玉贵老师让我明白,学生要有存在感、归属感、学习感,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所以,我有一种强烈的念想,回到学校改变自己以往传授者的形象,变成一个微笑的倾听者。而这种师生之间倾听关系的建立,也恰恰是新合作学习课堂的重要基石。

——湖南省湘阴县知源学校 李娟

李玉贵老师讲的几个观点触动了我很多思绪。她希望看到的好课是学生从不会到会的转变,希望看到课堂的切面不要那么齐,希望教师提的问题别筛选得太死,让课堂流入一点活水。她还希望教师的提问能给学生3-5秒再应答,不要让学生身陷恐惧。她希望看到一节真课,看到教育者对人性的关怀。由此,我联想到专家杜金山讲的“知本”和“人本”教育的统一,他的理念也是希望教育关注人性。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教育的育人功能。

——湖北省荆州市文星中学  刘忠祥

《中国教师报》2018年12月05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