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记者观察

走向合作学习新样态

发布时间:2018-12-05 作者:本报记者 褚清源 来源:中国教师报

以公益精神办专业会议,这是中国教师报“专业立报,课改兴报”战略的落地,也是增强与读者黏合度的探索。

发起于2016年的“创课进校园”活动,定位于一个公益性学习平台,一个深度教研的圈子。每期确定一个主题,定向邀请业界专家和课改学校,通过解读、观课、察学、沙龙等不同形式集中回应同一个主题。比如,创课进校园第五站走进湖南省株洲市景弘中学,锁定的主题是“合作学习的迭代与升级”。除了专家演讲和沙龙外,我们集中呈现了20多节看得见、摸得着的好课样态,充分回应“合作学习迭代与升级”体现在哪些课堂细节。对于一线教师而言,看见真实的课堂远比听到正确的理念更重要。

今天的教学过程正在被学习过程替代,但是我们迎接这个新学习时代的到来,似乎准备得还不够充分,尤其是对合作学习的认识还不够深刻,甚至存在一些误区。比如,过度关注学生的展示,而忽略了倾听;过于关注群学而忽略了对学、独学;过多关注小组讨论达成的共识,而忽略了对每个个体不同见解的收集;还有频繁鼓励学生“相互教”,而缺失了对“相互学”的关照。这样的误区正是当前课堂改革遭遇的痛点。需要强调的是,遭遇这种误区是有意义的,它让人们开始了新的思考。课堂改革正是在这样不断遭遇痛点、疗救痛点的过程中抵达更深处的。

所以我们主张,创课是一种态度,并团结更多一线教师每天以“微创新”的方式,以“一厘米之变”精神,改进课堂,营造能更好支持学生成长的课堂环境。

回到本次会议的主题“合作学习的迭代与升级”上来,迭代与升级的结果就是走向“合作学习新样态”。人们对这一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而任何一个概念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合作学习新样态”这一概念也一样,它与合作学习的旧样态是互为背景的。新样态与旧样态不是谁比谁更高级,而是课堂改革特定背景下产生的,新样态是基于当前课堂改革中合作学习旧样态的一种纠偏。

本次会议上,呈现的合作学习新样态的第一特质是“倾听”。倾听是对过度表达的纠偏,也是从“相互教”走向“相互学”的纠偏。我们常说,最好的学习就是讲给别人听,输出可以更好地带动输入,所以我们曾经在课堂上高度重视学生的表达。当表达已经成为学生的学习素养,就需要强调倾听,重新认识倾听背后的教育学。研究表明,倾听才是学习的起点,会学习的人往往是会倾听的人。没有倾听,就没有高品质信息的获取,也就没有交互性思维的碰撞与表达。所以,让倾听成为解放课堂教学生产力的新方法。

第二个特质是“等待”。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一些教师总希望听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因此,常常表现得过于“心急”,总是急于提问学生,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教师的问与学生的答之间,以及学生的答与教师的点评之间都是“零时差”的,于是教学在教师的强势牵引下“顺利到达彼岸”,教师的教结束了,但学生的学还在“此岸”。合作学习新样态中倡导两个“黄金等待期”:一是教师抛出问题后等待3-5秒钟,提醒学生不要急于举手,让他们有充分的思考时间;二是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同样要等待3-5秒钟,不要急于点评与点拨,要让话题在学生中充分流转。

这两个特质在上海大学附属中学教师郑艳红的课堂和台湾教师李玉贵的演讲中得以充分彰显。

好的课堂一定是由技术因子和文化因子组成的。“倾听”与“等待”首先是合作学习新样态的文化因子,同时也是技术因子。如果说合作学习需要合作意识的觉醒、合作技能的习得、合作习惯的养成,以及合作文化的积淀。那么合作学习新样态中的“倾听”与“等待”同样需要意识的觉醒、技能的习得、习惯的养成和文化的积淀。

合作学习新样态产生的一个重要背景是纠偏。纠偏是另一种深刻,只要在纠偏策略下,课堂改革才能更好地抵达彼岸。合作学习纠偏的关键点在于,教师清楚地知道自己处在哪个阶段,并且知道朝哪个方向改进。如果说合作学习新样态是基于对人的真切关注,是建设“五官苏醒”的课堂,那么纠偏就是为了更好地回归真实,走向深刻。

《中国教师报》2018年12月05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