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书将扼杀建筑

发布时间:2018-12-05 作者:雨 果 来源:中国教师报

随看随想

这是(纸质)书的礼赞。

这段文字来自一部小说:雨果《巴黎圣母院》。作者其人,其书,我们都是熟悉的。这是这部小说的“枝叶”。小说的读者,可能不会太注意这片叶子,甚至可能越过它。部分因为时代的习尚,部分因为雨果的诗人本质,我们得以在小说里读到这样一段抒情、议论的文字,得以感受雨果的汪洋恣肆和热情洋溢。

小说出版于1831年1月,写的是15世纪的事。

当下,纸质书似又面临新的境遇。有学者说,“别想摆脱书”(卡里埃尔、艾柯),您看呢?    (任余)

请读者允许我们稍停片刻,探讨一下副主教所说“这一个将要扼杀那一个,书将扼杀建筑”这谜一般的言语,里面可能隐藏着什么思想。

在我们看来,这个思想有两个方面。首先是教士的想法:教士对于一种新动力——印刷术的恐惧。这是圣殿里的人面对谷腾堡发明的散发着光辉的印刷机而感到恐怖和惊愕。这是教坛的手稿、说出的言语和写下的言语面对印出的言语而感到惊慌,仿佛是一只燕雀看见群天使展开他那千百万支翅膀而目瞪口呆。这是先知已经听见解放了的人类杂沓蚁动,预见到睿智将使信仰荡然无存,众论将推翻信念,世人将摆脱罗马的桎梏,因而发出惊呼。是哲学家看见人的思想借助于印刷机而得到扩散,会从神权牢笼中逃逸,因而预感不幸。是兵士仔细察看青铜撞角,惊呼“炮台一定会给撞坍的”,因而惊恐万状。这意味着:一种威力即将取代另一种威力;这就是说:“印刷机将要扼杀教会”。另一种想法更为新颖,是前一种想法的派生物,比较不易觉察,却更易驳斥。这就是,预感到:人的思想在改变形式的同时,也将改变表达方式;每一世代的主导思想今后将不再用原来的物质、原来的方式书写出来;石头书,原来是那样坚固、那样持久,即将让位于纸书,而纸书甚至更为坚固、更为持久。从这方面说,副主教的含糊说法还有另一层意思:一种艺术(技艺)将打倒另一种艺术(技艺);这就是说,印刷术将扼杀建筑艺术。

今后,建筑艺术即使偶尔复兴,也不会独霸天下了。它将受文艺规律的支配,而这个规律原是文艺从它承受的。这两种艺术的相互地位将颠倒过来。当然,在建筑艺术统治的年代,真正的诗篇固属罕见,却有如历史丰碑一般。印度的毗耶婆,卷帙浩繁,风格奇异,不可参悟,就像浮屠一样。东方埃及的诗,像建筑物一样,线条宏伟而安详;古希腊的诗,美丽、肃穆、宁静;基督教欧洲的诗,表现出天主教的庄严,民众的纯真,一个更新时代的繁荣昌盛。《圣经》好比是金字塔,《伊利亚特》好比是巴特侬神庙,荷马好比是菲迪亚斯。但丁在十三世纪,那是最后一座罗曼教堂;莎士比亚在十六世纪,那是最后一座峨特主教堂。

这样,综上所述,人类有两类书、两种记录、两份遗嘱:营造艺术和印刷术,石圣经和纸圣经。诚然,当我们静观以往世纪广泛摊开的这两部《圣经》的时候,我们不免怀念花岗岩文字的明显的壮丽特色,追思表述为柱廊、塔门、方柱的宏伟文字,这一切宛如人造山峰遍布于全世界;缅怀从金字塔到钟楼、从凯奥普斯直至斯特拉斯堡的往昔岁月。应该重温这些书页上记载的以往历史。应该赞叹并不断重新翻阅建筑师书写的书籍,但是,不应该否认印刷术建造的建筑物也是雄伟壮丽的。

这一建筑物广袤无比。不知道哪一位统计家曾计算过,自谷腾堡以来,印刷出来的书一本本摞起来,可以从地球通到月球。不过,我们要说的不是这种宏伟。但是,如果我们要在头脑里想象迄今为止印刷品的全貌,这个总的图景难道不像是一座硕大无朋的建筑,以全世界为基础,人类为之不懈劳动,而它那怪异的脑袋深深探入未来的迷雾而不见踪影?这是智慧堆积的蚁冢。这是蜂窝,一切想象犹如金色的蜜蜂,蜂集于此,采来了花蜜。这种建筑的楼层何止千万!巢内交错着科学的黝黑洞穴,一间间处处通向楼道。表层上到处可见蔓藤花纹、花瓣格子窗、齿叶装饰,令人目不暇接。每一各别作品,看起来虽是随意而为、彼此孤立,却是各得其所,各有其特异之处。整体呈现出和谐。从莎士比亚主教堂到拜伦清真寺,无数塔楼杂乱纷陈,拥塞在这泛世思想的大都会里。在此基础上,重新写下了建筑艺术未能记述的某些人类创作的古老题目。入口的左面镂刻着白色大理石的荷马浅浮雕。右面是各国文字对照的《圣经》昂立着它那七颗脑袋。再过去,是《罗曼司罗》那七头蛇昂首而立,还有某些其他杂交形式:《吠陀》和《尼伯龙根之歌》。况且,这奇妙建筑物始终还在兴建。巨大的机器——印刷机,不断抽汲社会的智慧汁液,不断吐出新材料以供这座建筑工程之需。整个人类都在脚手架上劳作。每一个人都尽其心智充作营造工人。最卑微的人也在为它堵洞或者砌石添瓦。每一天都又有一层砖砌了起来。在每一作家个人的独异贡献之外,还有集体的贡献。十八世纪提供了《百科全书》,大革命提供了《指南报》。当然,这也是一座无止无休地盘旋而上的建筑,它日益壮大,继续增长。这里也有语言的混乱,无尽的活动,不懈的劳动;全人类都在通力合作;这正是保证智慧免受再次大洪水淹没、免遭再次蛮族摧残的屏障。这是人类第二次建造巴别塔。

(选自雨果《巴黎圣母院》,管震湖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年6月第1版)

《中国教师报》2018年12月05日第9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