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英语学习在活动中延伸

发布时间:2018-12-12 作者:杨宇恒 来源:中国教师报

英语教学中,教师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合理利用和开发课堂资源,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里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

确保活动有效开展的四个原则。第一,以学生为主体,以英语作为课外活动的第一语言。活动主题由学生确定,活动形式由学生参与设计,当学生有疑问时,教师才给予适当帮助,课外活动的主持人可以由学生自愿报名或通过推荐的方式产生。活动中,学生在进行语言交流时,尽可能使用英语,母语可以在适当的时候作为辅助工具使用。

第二,活动形式多样化。处在中学阶段的学生“自我实现”愿望非常强烈,具体体现在“好表现”。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教师可以安排时间让学生尽情“表演”,如举办微型演讲、英语文娱晚会、英文朗读比赛、“英语卖场”等活动,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师生共同设计、分组表演。这些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借助所学的语言材料,全方位运用英语。

第三,活动和课堂教学相结合。教师应当清楚,课外活动不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不是课堂教学的简单重复,两者不能单纯地理解为课堂教学讲知识、课外活动做练习,否则课外活动便失去了意义。课外活动是整个英语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与英语课堂教学密切相关,它是实现英语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教师在设计英语课外活动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英语知识水平,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选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有形式、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各类英语课外活动,课堂内外融为一体。

第四,活动的组织者应分工合作。课外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教师可以参与引导。学生群体中有些善于组织活动、表现欲强,可以把这些学生编成一个小组,让他们既分工又合作,共同制订计划,做好课外活动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有效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我们在组织课外活动的实践中,总结出以下三种形式,颇为有效。

视听式。培养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围绕这一目的,教师应着力让学生将语言基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并发展成交际能力。听说读写这四项技能并非毫无联系,说依赖于听,听不懂必然不会说;同时,听还与读写有机联系,只有听懂了,才能读得进、写得出。因此,实施听说教学正在越来越广泛地成为教师教学的指导思想。我们利用课外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影视欣赏,利用情、声、色、形强化学生的“刺激反应”,既激发了学生看原声电影、听英文原版歌曲的兴趣,又使他们在视听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比赛式。在课外活动的设计中,我们有目的地选择英文朗读比赛、书法比赛、英文歌曲演唱比赛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英语书法比赛以中低年级学生为主,活动先以班级为单位,再从中筛选出较好的参加年级比赛。比赛时,必须统一书写内容、书写格式,让参赛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然后让学生进行评选。

讨论式。只要讨论的话题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实际,学生有话可说,每个学生都会积极参与。例如,学生在一次关于“钓鱼岛”事件的讨论中非常热烈,而且运用了一些平时难以接触到的热点词汇。

总之,课外活动的开展既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也是对教材学习的一种提升,它不仅有助于渗透品德教育,培养团结互助精神,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作者单位系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

《中国教师报》2018年12月12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