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营造促进性的教育氛围

发布时间:2018-12-12 作者:华 兵 来源:中国教师报

为了分解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形成全员共育的教师合力,不少学校进行了积极探索。比如有学校设立“导师制”,成立带班共同体,但“导师”只是在名义上存在,实际操作依然是班主任一肩挑;比如采取捆绑评价的方式,试图通过外力推动合作,结果往往相互埋怨,班主任更成了“冤大头”……这些都无法让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之间真正形成合力。

如何解开这个“结”?答案就是——形成完整的被全体教师认同的带班理念体系。

经过多年探索,我校将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构建的“温暖的促进性的教育氛围”作为德育工作基本理念。我们认为,让每个孩子具有温暖的灵魂和向上的力量,这是基础教育中的最大基础。

为了让学校全体教师认同这一理念,我们采用了“三步走”策略。

一是开展理论学习。通过主题沙龙、案例分析、微型讲座等方式,全体教师系统学习相关著作。通过理论学习,全校教师逐步明白了这一理念的实际价值。

二是初步感知价值。为了让教师有切身的体验,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我校全面开展“美的”行动。以学校德育处为核心,引导教师发现孩子的美并进行表扬传播;以班主任为核心,让孩子发现教师的美并写到该学科作业本后面……逐渐形成的“美的”氛围,让教师找到了职业幸福感,让孩子找到了归属感和存在感。

三是共商落地策略。有了理念认识和切身感受,教师就学校的教育理念达成了共识。如何让顶层设计变成“施工图纸”,如何把核心理念变成完整的落地操作系统?这就需要全体教师共同开发。

为此,我们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操作系统。

第一,温润灵魂的落地系统。

温暖的班级叙事。通过记叙班级发生的温暖故事,形成温暖的教育氛围,让每个孩子因氛围温暖而灵魂温润。然后,把叙事通过班级博客、微信公众号传播出去,尤其是向家长传递,更好地让家校关系温暖美好起来。

温暖的班会课程。通过贯穿一个学期的班会课程,紧扣“让别人因我的存在而幸福”这一主题,发现温暖,树立典型,传播温暖。

温暖的班级共读。通过晨诵、午读、暮说等方式,让孩子沐浴在阅读带来的温暖美好中,让文字的温暖慢慢浸润孩子的灵魂。

重建班级的结构。在上述三点的基础上,构建一种人人都有归属感的班级结构形式,实现人人都能平等,人人都有归属感和价值感。

第二,向上动力的落地系统。

向上的班级叙事,发现班级向上的力量,以形象影响形象;向上的班级共读,重点阅读成长力和学习力方面的书籍;科学的励志系统,根据人的心理结构特点,采取由缓到急的励志方式。

第三,辅助落地的生长系统。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系统。通过“第三驱动力”,让“无定评价”和“结果补偿”成为评价的主要方式,规避其他评价的弊端。

构建新的合作学习系统。将自主还给学生,打破瞬时的伪合作,将探究放在课堂,提高学习的效率。

各个系统构成了学校的德育工作整体。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参与的过程是理念的学习与深化的过程。由于这个理念系统的构建是基于教育本身,所以全体教师都会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从而把教师的关注视点从学科教学转到班级教育上来。有了对教育的关注就有了同样的教育情怀,就是大家同心同德的基础。

上述“落地系统”单靠班主任一人无法完成,在系统运作中,科任教师也会适时承担某些板块。只有共同承担,才会让班级变得美好。每个科任教师承担一个板块,就点亮了整个班级的天空。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第一初级中学校)

《中国教师报》2018年12月12日第10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