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夏天,我与7位小伙伴一起来到云南,带着些许年少的傲气和征服高山的欲望开始了两年的支教生活。那时别人问我,为什么来支教,我也只插科打诨地“糊弄”过去。当时的我并不知道支教到底意味着什么,直到现在我也并不能清晰地表达出来。支教的个中滋味只能通过片段的回忆,一点一点地鲜活起来。
在现实中摸索的人总说两年时间很短,可在我的眼里,两年很长,长到白天没有尽头,长到草皮地村的雨季不停歇。可它又好像很短,短到还没看遍这风景,短到还没好好道别就面临结束。
这些日子忙着期末,忙着送学生礼物、留言,忙着收拾行李。这时才惊讶地发现,两年的行李竟有这么多:那块涂了颜色的石头、那根红绿色绳子编的手环、办公桌上的仙人掌球、那个装了满满道歉信的盒子、阳台上不知名却漂亮极了的花……太多太多的回忆,几天几夜都说不完。
“教学相长”真是一件神奇的事,改变将我们彼此连接,让人相信这两年有故事发生。
第四学期的我担任两个年级的英语教学,共5个班。要是在刚来那会儿,我不敢教这么多班。经过第一年的磨炼,我开始有了些许信心。
在教学初期,带有不少新鲜感,因为只教英语一个科目,大概可以做到“术业有专攻”。可谁知半学期还没教完,枯燥感就如铺天盖地的雪一般把人憋得喘不上气。通常是把同样的知识、以同样的方式讲上两三遍,还有许多学生不懂。
这个学期,为了避免自己与学生产生无聊感、枯燥感,我在每堂课上都加入一两个与知识点相关的小游戏。这招很有用,平时看起来无精打采的学生都参与到游戏中,这是我的第一个改变。有时课上到兴奋之处,学生会激发我的灵感和创意,这个地方可以这样讲,或这个游戏可以那样做。
人们常说“因材施教”,道理谁都懂,可我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才真正领悟并实施起来。现在讲同一单元的内容,在稍好的班级,我以让学生感知语言魅力为主,辅以游戏;在稍差的班级,我会减少知识点,语速放慢,以游戏为主。这是我的第二个改变。
我的第三个改变,是让学生与我一起把学过的知识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系统,这样学生就不会有知识零散的感觉。
至于第四个改变,是我终于做完了一直想做却总半途而废的事情——让学生练习英语书写。虽然近3个月来,每天都要改5个班的作业,但我与学生都坚持了下来,并且看到了良好的成效。
两年的支教生活让我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我愿意为了一个点反复钻研,我也愿意为了一个学生倾注时间。是的,我在改变,虽然不能达到脱胎换骨,但我真真切切地感受着。
这片土地,这群学生,还有可爱的同伴,早已刻在脑海里。我深爱着你们,就如同我深爱着这里的冬季和雨季。
(作者单位系云南省巧家县马树镇捷豹路虎希望小学)
“为中国而教”供稿
《中国教师报》2018年12月12日第9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