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物语

手工豆腐

发布时间:2018-12-19 作者:韩宗英 来源:中国教师报

回老家,想给母亲做个鳕鱼炖豆腐,鳕鱼带了,豆腐没有。母亲说,村里卖豆腐的越来越少,十天八天才能听到“卖豆腐了”,拿着小盆刚跑出去,卖豆腐的又转到别的街上了。

那天阳光很好,我说:“妈,你认识豆腐房吗?我们去那里买。”一路上,母亲给我讲怎么做豆腐,说现在不用拉大磨磨豆,而是用电磨了。以前拉磨要体力,转着圈推大磨盘,还有用小毛驴蒙了眼睛拉磨的。母亲说,以前的大磨盘、碾子一类,都被外村人收走了,准备开个农业博物展览馆。

豆腐房是间厢房,正屋是主人的住处。母亲说:“买两块豆腐,这孩子还想看看你们怎么做豆腐。”主人笑了:“做豆腐有什么好看的,又苦又累。”他浓眉大眼,憨憨的,干起活来干净利落。

一边干活一边聊,他说,想把豆腐坊做大,如果能送包装好的新鲜豆浆到小学校,孩子早晨喝杯热豆浆再上课,那多舒服啊!可惜人手不够,自己要凌晨三点起早做,晚上回来也要做。街坊邻居随时来买,都爱吃新鲜的,所以还要现做现卖。

主人的小院飘着嫩嫩的豆腐香。推开豆腐房的门,各种器具光洁明亮,似乎能发出悦耳的响声,有抢刀、水舀,还有煮豆浆的锅——模子是木质的,长时间浸在水里,颜色像江南的船。

正有两板豆腐放在两个模子里,没有切成小块,是一米见方的大块,水嫩水嫩的。他说:“知道卤水点豆腐吗?看这豆腐面上洼处淡绿色的水,就说明是卤水点的,要是这水是奶白的,就是石膏点的。”他接着说,卤水点的豆腐看相粗些,但保持了豆子的原味,石膏点的就没这么香。

主人在门外打开风炉,然后穿上红色的工作服。大锅里的水开始腾腾冒着热气,他把泡好的豆子又捞洗了两遍,先启动最上面的给水设备,然后捞豆子放在漏斗里。豆浆从下面的出浆口自动出来,流到一个桶里。桶满,他又换了个空桶,将满的那一桶倒进煮锅边的缸里。我开始帮他捞豆子,他告诉我要拿大笊篱轻轻旋转几下,捞最上面的一层,这样便于把豆子里的杂质筛出。出来的豆渣再打两遍就成了豆浆,先放进另一缸。他说,煮的时候第二缸稀浆先倒进大锅里,然后再倒第一遍出的浆,这样就不会糊锅底。余下的豆渣,就送给养牛羊的人家,那是特别好的饲料。

最好看的是点豆腐的过程。主人在卤水舀子上钻了两个小孔,是为了一点一点地滴到煮锅里——这就是“点”。他像个艺术家,轻拿着卤水舀子,左一点右一点,煮熟的豆浆渐渐变成一块一块,像云朵一样绽开,最后又聚在一起。他要把这些“云朵”舀出来,放在包豆箱里,然后盖上,再用石头压住。压的时间要把握好,不能把水分都沥尽,那样豆腐就不嫩了。

切豆腐时,主人先用木尺和刀把豆腐切成方块,然后取一块翻放,用刀再切成小方块,放在备好的方盘里。许多人家没时间化冻豆腐,这样的小块到家就可以直接做。我试着帮主人切豆腐,本以为是极简单的事情,但豆腐又软又滑,被我切得大小不均。他笑着说:“不误吃,切吧。”但我终于没有切完,怕影响了卖相。

临走时,除了我买的两块豆腐,主人又送了我几张豆腐皮,说特别新鲜,回家拌黄瓜吃。他还说,这豆腐房还有水豆腐、豆腐脑,想吃随时来。我是真想再多来几次,不仅是为了吃,更想看看这些豆腐制品是怎样在他的劳作中“妙手成春”的。

瞿秋白先生说:“中国的豆腐最好吃,世界第一。”我想,他所说的豆腐,也该是这些勤劳的乡民手工做成的吧。

(作者单位系辽宁省灯塔市佟二堡第二初级中学)

《中国教师报》2018年12月19日第16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