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
殷国雄:江苏省张家港市第八中学教师,蒲公英评论网特约评论员,苏州半书房伴读嘉宾。
◎年度风采
在一个普通的城郊学校,面对种种现实压力,殷国雄尝试让改变发生,与学生一起寻求更多的可能性,寻找生命的意义。他将“主题群文”读写、整本书读写、电影讨论和写作、剧本创作和表演、读写结合桌游等纳入课程设计,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真正获得生命成长。
短短三年,初中语文教师能做些什么呢?这是而立之后的殷国雄在思考的问题。语文学科的外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生活本身,但语文教师的专业性并不是精通各个学科知识,而在于他能够建构学习框架,让学生形成个人的阅读体系。当然,这不能只是空中楼阁。
他将自己的语文课堂实践概括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与教材的对话;第二阶段是整本书阅读的推进;第三阶段是将教育内容渗透于游戏方式;第四阶段是搭建学习平台,让学生发起学习内容与方向。
殷国雄从不把书上的知识看得特别重要。他认为,教育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对话。“对话”不是“问答”,问答往往是教师以自我价值的倾向替代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而对话中教师不做价值观的直接输出,而成为一个材料、事实的提供者。提供材料是为了提出问题,课堂应该是学生讨论问题、思维碰撞的地方。因此,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殷国雄引导学生思考和辨析,鼓励他们可赞同、可批评、可继续延伸。
殷国雄说,好的课堂不能有太多的预设,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随时进行内容转换,我希望我的学生在课堂上能出现各种各样生长的可能性。我认为未来的课程改革,关键是在国家课程的标准下让每个教室、每个教师、每个学生长出无限的可能性。我们要把选择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
当教师在教学中真正结合了学生自身的经历、体验、困惑,试图去解决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那他就不会再去苛责学生的学习基础,而学习基础似乎也不再那么重要,因为学生无论成绩好坏,都有自己的感受,他们清楚自己的痛苦与骄傲。
在殷国雄心里,让学生掌握方法、独立思考比知道答案重要,因此在激发学生的体验与思考上,他不惜时间和精力。讨论课上,为了让学生充分发言,往往一节课只讨论一个问题,浪费了许多时间,但是殷国雄脸上依旧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体验,他甚至把游戏引入教学,想方设法“玩转课堂”。
现在的殷国雄不仅关注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的权利,更注重归还他们对学习内容产生的权利,在他看来,未来的学习,一定是学生产生学习方向,教师转型为学生学习的陪伴者、帮助者、组织者、学习平台的搭建者,教师不再扮演知识权威的角色。每个学生成为学习内容的发起者,才是学习权利的真正归还。这是他语文课程实践的一个重要转变。
《中国教师报》2019年01月02日第9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