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问答现场

发布时间:2019-01-15 来源:中国教师报

提问1:当我们谈课改时,其核心到底是课程改革还是课堂改革?

褚清源:中国教师报对课改有独特的理解,课改原本是新课程改革的简称,但有许多专家说,课程改革只有走进“改课”的领域才是完整、深刻的。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不仅仅是改变教与学的时间比例,它还涉及教与学的内容,一旦涉及内容的时候,其实已经触碰到了课程。当然,教什么、学什么不是一线教师能够决定的,国家把教材已经编好了,更重要的是你能否把国家的教材进行校本化落实、师本化开发,你是否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所以我们提出课改要从单向走向综合。

我觉得好的改革,没有说课堂结构是最重要的,也没有说课堂内容是最重要的,走向综合才是最好的未来。

提问2:基层学校现在落实“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的课改理念,总是绕不过去两个点,一是小组建设,一是导学案。这两样是课改的充分条件,还是必要条件?

林忠玲:当下进行课改的流派有许多,无论哪种流派,我觉得都应该回到让所有学生学习这个角度。我2016年接触到“学习共同体”,我看到每个孩子在自己的课堂里都能发现自己的生命,都能有思考的时间,都能有表达的时间。如果不分小组,就只有少部分学生和教师进行单向对话。好的教育就是给每个孩子机会,因此我觉得如果要让孩子真正形成多层的对话关系,不分小组是不行的。小组怎么分?这里是有讲究的,经过大量样本的采集发现,小组人数最多不能超过5人。关于导学案(学习单)的问题,实际上导学案就是一个支架,到底需不需要?衡量的标准是能不能让每个孩子走进学习,如果这个孩子不需要这个东西,不是所有的课堂都是教师教,如果是一堂朗读的训练课,就可以不用。

《中国教师报》2019年01月16日第4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