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江隆基:从北大到兰大

发布时间:2019-01-29 作者:赵成昌 来源:中国教师报

江隆基(1905-1966),中国著名教育家。曾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副校长,兰州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著作有《江隆基教育论文选》。

每年9月,兰州大学的大学生话剧团都要为入学新生演出大型原创话剧:《江隆基——从北大到兰大》,这是新生入学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该剧是2015年为纪念老校长江隆基先生诞辰110周年,兰州大学学生话剧团师生自主编排的。话剧内容是演绎江隆基从北大到兰大的工作历程、家庭生活以及教育思想等,为观众生动展现江隆基教育生涯最后14年的峥嵘岁月。兰州大学这样做,无疑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对老校长江隆基的深切缅怀和爱戴,也希望通过这种形式传承并发扬兰州大学精神。每次演出,在场的师生无不为老校长的高尚品行和锐意进取精神所感动。

江隆基幼年入陕西西乡县南区高小读书,1920年徒步越秦岭到西安,考入陕西省立第二中学,1925年考入北京农业大学,次年转入北京大学预科。后来在杨虎城的资助下赴德国留学,在柏林大学经济系学习,回国后到陕西西安二中任校长,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

在西安二中,江隆基做了一系列开拓性的创新工作:废止体罚,财政公开,聘请进步、有才学的教师任教,大力革新课程内容。1939年7月,中共中央决定组建华北联合大学,江隆基被任命为联大教务长兼社会科学部部长。他积极贯彻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为发展新民主主义教育作出重要贡献。

1952年10月,江隆基调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协助校长马寅初开展工作。在北大,江隆基的最大贡献是把一所有自由风气的老大学改造成一所“社会主义的最高学府”。他到北大时,院系调整刚刚结束。面对众多的人员、复杂的成分、不同的背景,江隆基一方面坚守党的政策和原则,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加强团结;另一方面在处理问题时实事求是,一切从有利于工作出发,从不迁就错误的认识和方法。在教育教学方面,他亲手建立了新的教育制度和教学秩序,主张“教学改革要稳步进行”。

当时我国教育界正在一窝蜂地学习苏联经验和做法,而江隆基审时度势,提醒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总结我国的历史经验”。他鼓励师生向科学进军,但不能脱离教学计划另搞一套;反对盲目冒进,企图一步登天的做法。北大是一所综合性大学,江隆基赞成综合性大学的目标是培养合乎规格的研究人才和师资,但他同时又认为开展研究工作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主张学术问题要“自由争辩”。江隆基一向尊重教师,同他们一直保持着“相互信任、相互学习”的工作关系,即使在后来的政治运动中,他也极力保护师生,让他们免遭厄运。

尽管如此,在极“左”思潮笼罩下他还是被“发配”到地处西北的兰州大学。然而,这恰恰铸就了江隆基教育事业的第二次辉煌。江隆基作为一校之长,将兰州大学从一所不起眼的大学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重点高校,居功至伟。到任伊始,兰州大学一样遭受了政治运动的严重破坏,正常的课堂教学受到剧烈冲击,科学研究实际上也处于停滞状态。江隆基经过一番考察和调研之后,就以满腔的热情和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通过深思熟虑,他作出了一系列符合实际的判断与决策。江隆基明确指出,兰州大学现在的主要问题不是“右倾”,而是“左倾”,“教学质量不是提高了,而是有了明显的降低”。

为了扭转这种状况,江隆基开展了以恢复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的全面整顿工作,纠正了1958年以来在学校大搞群众运动的错误做法。在他呕心沥血之下,学校终于初步建立起以教学为中心,所有工作都为教学与科研服务的管理体制。同时,各项配套制度逐步到位,各部门工作也都走上了正轨。另外,江隆基十分关怀教师,想方设法替他们创造条件,及时解决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江隆基深入教学第一线,工作再忙每周一次的听课从不缺席。在他言传身教带动下,全校形成了尊师爱生、勤奋好学的良好风气。兰州大学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其中有机化学、原子核物理、细胞生物和理论物理成为全国闻名的专业和学科。兰州大学由此步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

(作者单位系安徽省无为县襄安中学)

《中国教师报》2019年01月30日第13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