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最受关注的民生领域,需要我们提振对教育改革的信心,使公众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有真实的获得感,提高公众的教育满意度。教育改革既要有目标和理念的引领,也要以问题为导向,从关注并解决身边最突出的问题出发,进而从整体上推进教育改革。
我们常常看到,在大致相同的政策环境下,总是有一些地区能够作出卓有成效的探索,能够改变现实,创造令人满意的教育。改革是如何发生的?如果与经济领域进行对比就容易看清这个问题。对外开放对教育创新有很大影响。同时,教育技术的变革,如互联网技术、翻转课堂等对教育的影响也比较大。但无论哪方面的影响,最核心的推动力还是地方政府,得到有效治理的地区都可以看到他们有正确的观念、卓越的行动力和勇于改革的精神。经济领域叫作企业家精神,教育领域叫作教育家精神,教育创新要呼唤和激励教育家精神。
教育家是指在教育第一线,能够身体力行真正改变教育现状的教育管理者,而不是那些只会写文章、作报告的人。近年来,我们呼唤教育家办学、教育家型教师成长,但现实中教育家寥寥,这与教育过度行政化有关。教育家陶行知有篇文章《第一流教育家》,他对当时教育生态的见解在今天看来还是很生动的,他说:“我们常见的教育家有三种,一种政客教育家,只会运动、把持、说官话;一种是说书教育家,只会读书、教书、做文章;一种是经验教育家,会盲行、盲动,办、办、办。”他提出我们要争取做第一流教育家,就是要敢于探究未发明的新领域,敢于开发未开发的新边界。
在教育改革过程中,越来越清晰的一个概念就是要实行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教育机制。对于自上而下我们非常熟悉,每年都会下发许多红头文件,但只有自上而下没有自下而上的话,教育改革一定不会成功。
教育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变量非常多,与技术变革、企业变革不一样。如何成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家?许多区域的校长专业化建设、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都是有体系的,而身为教育变革主体的教育局长的专业化建设却少有人关注。
教育局长应该是教育体系的构建者、教育条件的保障者、教育服务的提供者、教育公平的维护者、教育标准的制定者、教育质量的监管者。除此以外的其他事情能放权给学校的,就充分放权给学校,给学校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
好的教育局长是怎样产生的?背后有怎样的规律?应该怎么有针对性地提升……这些问题非常严肃,也非常专业。
一个好的教育局长首先要有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为生活而重塑教育,以人为本,以儿童为中心,而不是以分数、考试、升学率为中心。这些教育理念要根植于教育局长心中。同时,一个好的教育局长既要懂教育又要懂行政。行政解决的是缺位、越位、错位问题,通过“放管服”改革、第三方评价、减政放权等手段,激发学校的办学自主性和活力,实现从人治到法治、从微观管理到宏观管理、从管制型管理到服务型管理的转变。
(作者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中国教师报》2019年01月30日第14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