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莫让爱成为孩子的“魔咒”

发布时间:2019-03-12 作者:原卫华 来源:中国教师报

子林(化名)妈妈:

看到你的消息,我是真的急了。

首先非常感谢你对我的信任。但是,我并非什么教育专家,只是一个走在自我成长路上还算比较受孩子喜欢的老师而已。所以,你现在遇到的问题,我只能就个人的经验发表一些看法,并不一定真的能保证“药到病除”。而且现在我感觉已经“用过药”了,一直未见疗效,更不愿重复用药,耽误彼此的时间。

若如你所言,我说的话你都听进去了,就是做到太难了,我更感觉束手无策。再谈一次是起到加大药量的作用还是强化药效?现在你需要的是好好静下来,让自己的身心得到休息,这也许比用药效果更好,而不是病急乱投医。

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你想让他拥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我并不认可这一点。现在在清华、北大就读的学生,包括已经功成名就的成功人士,你去调查一下,有多少人在儿童时期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与这空泛的理想比起来,现在对于孩子来说,更重要的是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在当下学习中体验到快乐。我一再说放手给孩子自由,但是你现在仍是揪着孩子不放。

请问:你快乐吗?你有自己的生活吗?同样身为教师,你能从自己的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吗?你把所有的快乐都放在了子林身上,所以不容许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一点点偏差,你觉得你“输不起”对不对?

可是,越是如此,越容易出现你不愿看到的后果。你对子林的期望,应该也不仅仅是成绩优异将来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吧?你也一定知道,比好大学、好工作更重要的是孩子在自己人生的历程中所感受到的幸福程度和生命意义吧?

举个例子。我弟弟刚读研的时候,同宿舍有个学生选择了离开人世。据弟弟讲,这个同学是家里的独子,从小就被父母要求学习学习学习,后来如父母所愿考上了名牌大学研究生。

目标达到了,结果孩子突然觉得一切都没有意义了,不知道该干什么,不知道会干什么,竟然选择离开了这个世界。

弟弟说,他们宿舍的人一起去那个同学家看望他的父母,父母一直在忏悔对孩子的教育,痛苦悔恨之情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落泪。我想,我们即使不在现场,也能感受到父母的悲切吧?

我们太爱孩子了,太容易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可许多时候,正是这样的爱害了孩子。爱已经成为孩子的“魔咒”,让他们感到沉重。现在子林正在走向青春期,如果你仍然管理不好自己,把自己的焦虑、悔恨等情绪带给孩子,后果只会越来越严重,直至你根本无法接近孩子。

所以,不要再把目光盯在辅导班、盯在子林身上。一家人出去旅游一下好不好?多想想怎样经营和子林爸爸之间的感情,给孩子一个更温馨、更幸福的家。孩子已经这么大了,你有足够的私人时间,多读几本书好不好?哪怕是与家人一起去看场电影,自己去逛逛街添两身新衣服,这些都可能让你的心情有所改变。或者,就到大街上找个地方独自待着。看人来人往,看车流穿梭,想想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命运、自己的故事,你所遇到的问题很多人都遇到过,你未曾遇到的问题也有无数人正在遇到,不要把自己禁锢在一个促狭的天地。心打开了,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你现在正处于痛苦之中,所幸的是,痛苦一点都不可怕。带着自身遭遇到的问题去读书,去改变,去寻求突破,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现在最重要的不是来找我谈,更不是带着孩子来找我谈(说实话,如果你再逼着孩子来见我,怕是我在孩子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也要轰然倒塌了),而是解放自己,改变自己。

改变孩子从改变自己开始。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郑州加斯顿小学)

《中国教师报》2019年03月13日第10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