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观课笔记

在学生的思维起点处用力

发布时间:2019-03-19 作者:齐 刚 宋燕语 来源:中国教师报

上学期在江苏省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听了嵇文佳执教的一节《做大象真好》的类文阅读课。嵇文佳根据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点,呈现了一节具有思维深度和广度的课。

教学设计找准思维起点。嵇文佳进行教学设计时,紧紧围绕学生的思维起点,从激发学生兴趣着手,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读、演、创中,达成课堂目标。一年级学生用的是统编教材,入学两个月拼音刚刚学完,识字量不多,要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需要在文体选择和教学设计上下功夫。嵇文佳进行主题选择时,用了学生感兴趣的动物——大象,形成了《做大象真好》的类文;文体选择了学生易于接受的故事、绘本和儿童诗。

课堂上,嵇文佳通过猜动物的方式导入。她在PPT上展示了老虎、梅花鹿、熊猫等动物,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在学生猜完动物之后,嵇文佳又让学生通过听故事的方式猜动物,导入到《盲人摸象》的故事,然后又带领学生走进绘本故事《鼠小弟和大象哥哥》,最后又从绘本故事讲到《大象鼻子当滑梯》和《大象》的儿童诗。从猜谜语、听故事到绘本故事,再到儿童诗,三种文体之间的转换水到渠成。

问题设计把握思维特点。嵇文佳在问题设计时,具有大问题意识,始终抓住类文教学的类比思维并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问题,使学生的课堂思考层层深入。在讲《鼠小弟和大象哥哥》时,让学生提炼大象的本领,如“够得着”“看得远”“吃得多”等。学习绘本时,嵇文佳除了要求学生仿写之外,又增加了问题的难度,通过分析描述大象本领的关键词,引出了动词的知识。同时,还出示了只有图画内容的绘本,让学生进行创编。

随着问题难度的增加,学生的思维训练强度也在不断增加。学习两首儿童诗时,学生不仅仿写诗歌以加深理解,还比较两首诗歌的不同;随后嵇文佳又提出让学生比较所学4篇文章的不同。学习过程中,嵇文佳的类文阅读始终要求学生有整体思维,要学会类比,通过问题设计,增加思考难度,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思维的强度和敏锐度。

课堂教学抓住生成点。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知道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起点在哪里,找准思维起点在哪里,才能更好地抓住生成点,促进学生的生长点。

这节课有几个细节令我感动:在学习《大象鼻子当滑梯》这首儿歌后,学生边读边笑,嵇文佳及时抓住学生发笑这个资源,问道:“大家为什么读得这么开心?”学生回答是因为小动物把大象鼻子当滑梯玩,嵇文佳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大象的鼻子能当滑梯?”引导学生把大象鼻子与滑梯关联比较,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后,再进一步引导:“大象的鼻子还能当什么?”学生们脑洞大开,“大象的鼻子当喷泉”“大象的鼻子当喇叭”“大象的鼻子当梯子”……

一年级学生在认读方面会存在一定障碍,但嵇文佳并没有因为是研讨课就加快进程。在学习了《盲人摸象》这篇文章后,嵇文佳让学生仿写句子,大象还像什么,学生纷纷回答:大象的耳朵像扇子,大象的眉毛像月亮,大象的眼睛像黑葡萄……学生思维的活跃让人感到惊奇。

教学设计是一节课的蓝图,问题设计是一节课的主线,而教学中生成点的捕捉和成长点的促进是课堂的灵魂。类文阅读要更加关注学生整体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注重思维逻辑的训练,使学生思维实现递进生长,让学生感受到思维的快乐。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教研室)

《中国教师报》2019年03月20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