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治校方略

调整“名校+”效应时差

发布时间:2019-05-14 作者:奚亚英 来源:中国教师报

曾经加入教育集团成为集团校的一员,如今又独立出来成为中心校,并成立新的集团带动成员校发展,成长的秘诀到底是什么?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以前是集团学校的分校,通过与中心校之间的“传、帮、带”抱团生长,实现了飞跃发展。如今,这所学校从原来的集团中独立出来,作为中心校重新组建新的集团学校。有人不禁要问:是什么让一所学校实现了如此大的变化?是什么让一所民办学校在短短的10年间迅速领跑?

聚焦师资均衡问题,我们提出“再出发”的共识,即“共进”——“共同努力,一起进步”。如何做到“共进”?这意味着学校与学校之间既要实现理念共振又要管理共抓;既要进行课程共建又要教学共研;既要实现资源共享又要文化共育;既要注重质量共评又要品牌共生。

在“共进”过程中,学校特别注重各校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助,打破资源壁垒,借助集团平台,为优秀的管理者、教师搭建成长平台,给予更多人展示的机会,建立一套基于个体的“内生长”模式,让每一所成员校都有自己的优秀教师队伍和不断前进的内生动力。

而在管理“共进”问题上,我们认为:“管理者与被管理之间首先要有相同的价值追求,才能有后续的共同生长。”因此,在办学过程中,各校以集团中心校为“龙头”,全集团寻找和构建相同的“价值尺码”,以此作为集团人凝心聚力的“集结号”。学校以情感融合为基础,以机制建设为重点,注重校与校之间的民主协商,营造和谐共进氛围,逐步提升办学水平。真正做到办学指导围绕视野与事业,从形式走向本质;办学实践围绕行为与实效,从理论走向经验;办学合作围绕优势与发展,从功利走向成长,最终实现合作共赢、美美与共。

实践证明,集团办学不是将每一所学校都打造成一个模样,而是因地制宜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线,力求“和而不同”。

经历了近年来集团化办学探索,学校现在作为中心校重新带集团,开始了重新组建团队、重新挖掘资源、重新赋能学校的新征程。

建立“联带关系”。所谓的“联带”是指联通帮带。联者,结合也;通者,顺畅也;帮者,协助也;带者,引领也。以联合的方式畅通协助与引领的渠道,达成彼此间的协同共进。“联带”也意味着相互牵连,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学校之间相互关联、荣辱与共。

建立“伙伴关系”。“伙伴”意味着关系层面的亲密,能够始终以信任为基石,依托共同目标不断前行。“伙伴”强调一种“分享”“同享”“共享”,为整体发展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价值。“伙伴”意味着身份层面的平等,不存在任何的身份悬殊与地位悬殊,彼此之间相互平等,价值之间相互平行。

当然,为成员校输送优质的教育资源与渠道,使得他们具备强有力的外部“助推力”,但凭此填补差距还远远不够,“打铁还需自身硬”。为了让城郊学校获得“质”的成长,我们进一步完善了集团化办学制度。首先在管理中融入“众筹共享”观念,积极吸纳、筛选、盘活各校之间的教育资源,互帮互助,互通有无。其次加入“契约共守”理念,制定相关纲领、章程、评估制度,用于更好地指导和规范成员校行为。最后是通过“督导共察”,对师生进行有效评估与监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始终围绕“共生共长共发展”的愿景,突出三种“坚持”:

坚持量“体”裁衣出特色,建立文化共进、管理互动双机制。我们强调成员校之间彼此学习,而不是以“改造”的心态强迫他们“前进”,而是以“平等”的态度去帮助集团中的每一所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提炼、提升,在挖“潜”增“效”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优势,做大自己的品牌,缩短中心校与分校之间的教育差距,寻找一条真正可持续发展之路。在管理中,我们强调“互动”,因为不同学校的性质各不相同,思维模式和运营模式也有差异,我们能做的是给予支持与鼓励,支持其管理的自由、民主、开放,鼓励其多元、平等、共融,在需要提供帮助或者服务的时候,协助他们把好脉、切准点、开良方。

坚持量“身”定制做优势,建立课程孵化、资源共享双轨道。教育需要有载体,教育的载体就是课程。40多年的一线教育经历告诉我,优质的课程一定是“长”出来的,它有自己的土壤,有自己的气候,更有自己的一片广阔天空。每一所学校的土壤在哪里?毋庸置疑在自己的周围、自己的阵地上。它的气候如何?这需要每一所学校、每一位师生的共同努力,唯有蓬勃的朝气,才能形成属于各自的气象万千。所以,中心校要做的就是无条件支持——名师资源共享、工具资源共享、媒体资源共享、科研资源共享、课程资源共享、教学资源共享、学习资源共享。需求在哪里,资源就在哪里,而中心校就是要对接这样的需求,提供这样的资源。

坚持量“才”而为铺平台,实现差异补偿、多元成长双组合。“人”是打开学校格局的最根本所在。学校始终坚持“三要”和“三个不一定”的原则,即每个人都要发展,但不一定是一样的发展;每个人都要提高,但不一定是同步的提高;每个人都要合格,但不一定是相同的规格。基于此,我们成立“种子”成长营,重点在公开教学艺术、专业写作技能、专项研究选题上给予教师常态化帮助,以短、平、快的方式引领种子营教师寻找属于自己的专业灵气,以此为基础培育优秀教师。推进“四教”新方式,即以集团骨干教师带教、学校外教走教、团队契约式支教、优秀课例点教等方式,形成集团师训模式,并将名师联盟的辐射和种子营教师的提升同步开展,构建无边界的校本培训特色。除此之外,我们还催生“基地”研修站,成立学科教研基地,每一学科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教研活动。着力推进“易教育+互联网”平台的打造,将线上线下、社群学习有机结合。

如今,作为中心校,我们已经带动各成员校教师的均衡发展,也让每个人都有展示自我的舞台,形成了多元化成长方式。集团化效应也从“单一”逐步走向“多元”,从“多元”逐步走向“聚焦”,从“聚焦”逐步走向“特色”,形成办学发展的新优势。

(作者系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校长)

《中国教师报》2019年05月15日第13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