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长在羽翼下的孩子

发布时间:2019-06-04 作者:章秀平 来源:中国教师报

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后,进来一位年轻老师:“章老师,不好啦,不好啦,一年级有两位家长在教室门口吵架,快要打起来了,班主任根本劝不住。”

教室门口走廊栏杆边相向站立着两位女子,30多岁的样子,一位长发微胖,一脸愤懑。一位短发女子略微木讷,见缝插针偶尔辩解,但也绝不示弱。刚刚入职的班主任无奈地看着她们,根本插不上嘴。

“什么事情啊?”两个妈妈扫了我一眼:“没什么,就是一件小事情。”

可是,看她俩这架势,“小事情”显然还没完。

我站在一旁,在一阵无序而零碎的对话中,大致拼凑出故事梗概。

一个孩子打开水壶时,不小心把另一个孩子的嘴角划破一厘米长的口子。双方家长匆匆来到学校了解情况,商量好一起带孩子去医院。

受伤孩子家长开着汽车向医院去,透过后视镜却看到对方家长的汽车拐上了另一条道。原以为对方走另一条路,却不想在医院左等右等也不见对方出现。将孩子伤口处理好后,这位受伤孩子的家长气不过,直接打电话指责对方不负责。对方也不示弱,毫不客气地怼回去:这一点伤有什么关系,又没有生命危险。

由此,一场原本是两个孩子之间的小事件,升级为两个家庭的纠纷。

两人你来我往,唇枪舌剑,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我在她们稍作停歇的空隙里,总算有插嘴的机会:“两位妈妈好,你们现在这样吵架已经有点影响到孩子的学习了。孩子之间偶尔磕碰打闹产生矛盾很正常,如果我们做父母的能够冷静下来,多一些体谅,多一些换位思考,或许事情会是另一种结局。再说,你们的宽容大度也是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啊……”

一听“影响学习”“树立榜样”,两位家长达成了高度一致,她们停止了争辩,肩并着肩向楼梯口走去。

一阵短时安静,身后又响起两位妈妈呱啦呱啦的声音,颠来倒去重复着刚才的话。

犹记得多年前,我担任三年级某班班主任。刚接手班级不久,对学生家庭情况还处于摸索阶段。某个午后,办公室忽然奔来两个慌张的孩子:“老师,不好啦,小D爸爸在教室里打人啦。”

赶去教室,只见几排书桌间立着一个超高的男子,目测身高有一米八。他高声嚷嚷:哪个是小W?我赶忙走过去,挡在他面前,感觉自己像在护着一群小鸡。

保安随即赶到,拉住男子,将其劝出教室。男子不情愿地离场,转身嚷嚷道: “今天先警告你,看你还敢不敢动我们家小D……”撂下狠话,扬长而去,留下教室里一群愕然的孩子。

回到办公室,我仍心有余悸。那件事究竟缘何而起?

原来,午饭后几个男孩在楼梯口奔跑嬉闹起了争执。这个名叫小D的孩子直接电话联系父母,诉说自己的委屈。于是,就有了刚才教室的一幕。

其实据了解,家长冲进教室的那一刻,他们家的孩子早已与这群孩子化解纠纷,又玩到一块儿去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一个成年人聚集的团队尚且别扭龃龉不断,何况几十个孩子聚集在一个几十平方米的教室。孩子作为成长中的人,处在懵懂摸索如何与人相处的阶段,磕磕绊绊在所难免,个别孩子稍微“熊”一点也不稀奇。他们在纷争与磕碰中,慢慢学习和摸索人与人相处的边界、规则。反而是一些当事父母,用成人世界的是非曲直无限放大儿童间的轻重得失,执念丛林法则,锱铢必较,睚眦必报,倒成了长不大的“巨婴家长”。

父母是世间最荣耀的终身职业之一。成就这份“荣耀”,只有本能的“爱”是远远不够的。有人说,孩子身上的毛病都能在父母身上找到影子。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投下一片阴影,还是沐浴充沛阳光,取决于他们以怎样的方式“做父母”。毛毛躁躁仓促上阵的父母们,那扑棱棱展开的羽翼,是对孩子的护卫,还是另一种伤害?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实验小学)

《中国教师报》2019年06月05日第10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