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我和你

“恶作剧”背后的呐喊

发布时间:2019-07-09 作者:陈惠芹 来源:中国教师报

高一入学第一周,小磊时不时来找我打同学的小报告,言语中有偏见及不实之处,我默默记在心里,没有给予太多回应。我不主张在学生中安插“哨兵”“眼线”,也不鼓励学生之间互相揭发,在我看来,那不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和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

一个月后,小磊写了一篇寓言式的故事给我,题目是“麋鹿之死”。他将班级描绘成一个动物王国,每个角色都虚伪、狡诈、凶狠,他是一只纯洁的麋鹿(谐音为“迷路”),而我就是这个动物王国的统治者,听信谗言,不辨是非,最终害死了他这只来错地方的麋鹿。

我想可能是因为没有回应,所以他心里有失落感。我问他:“如果你的眼睛里看不见美好,是你的问题还是别人的问题?”一番恳谈之后,小磊似乎打开了心结,将故事要回去撕掉了。

有次去宿舍区,我看见小磊的床上放着一个一米多高的大抱枕,上面印着衣着暴露的卡通女子图案,于是我悄悄拿走了。第二天小磊来找我,说:“老师,你是不是觉得我特别低级趣味?”我说:“没有。如果是青春期的萌动,你只是不善于伪装,但这样做非常不合适。如果不是,为什么要故意这样,让别人看轻自己?”小磊说:“我就是要让你们觉得我很坏。”当晚,他又换了一种方式,回宿舍后不睡觉,头上顶着被子,蹲在走廊里。

之后,小磊陆续出现其他恶作剧行为:将别人的润肤露抹在椅子上,看同学坐下去后哈哈大笑;拿课间点心时,遇到爱吃的包子只吃馅儿,还振振有词:“人性本来就是自私的。”

这期间,我对小磊的教育引导没起多大作用。于是,我约谈了家长,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及初中表现。原来,他初中就喜欢跟班主任作对,常常把老师气哭,家长对他虽然很重视,但不清楚为什么会这样。我的心里有了点数,估计小磊正在经历心理学上的“心理断乳期”。我需要心态平和,以静制动,等待契机。

两个月后,班里兴起了一股冲泡饮料的风潮,上课时总听到下面用勺子搅拌叮叮当当的声音,我说:“上课认真听讲,再用勺子就没收了。”小磊嘀咕道:“食堂多得是,收了我就去食堂偷。”第二天,我的桌上就放了一把食堂的勺子,还用粉色纸条扎了一个蝴蝶结。我知道这是小磊的恶作剧,那天进教室时我就感觉气氛不太对,小磊不时用眼睛瞟我,其他学生也在期待我的反应。我的策略是——不动声色。

第三天、第四天,我的桌上都出现了一把扎了粉色蝴蝶结的勺子。收到第四把勺子时,我给小磊写了一封很长的信,将4把勺子也装在信封里,放到了他桌上。信里详细分析了他的行为思想、同学的想法,以及我自己的感受。最后一句是:“如果你觉得好玩,你就继续,但我不陪你玩;如果你觉得没意思,你就把勺子都还到食堂去;如果你想跟我说话,甚至推心置腹交流,请你先道歉。”再到教室时,我的桌上放了一张未署名的便签:老师,对不起,勺子我还回去了。

这次心理的较量,是有备而来的一次教育尝试。小磊一次次挑衅我,我越气急败坏,他内心可能就越得意,但其实他并不清楚自己到底为什么这样做。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小磊渴望被关注、理解、尊重,却通过自暴自弃的言论、夸张的行为来进行错误的表达。他想在这个新班级、新集体获得归属感,却通过挑战老师、气老师来获得其他同学的心理崇拜,满足被认可的心理需求。我的冷静与理智,让他挫败的同时,也让他经历了心灵的自我成长。

“勺子事件”之后,小磊蜕变了,不再故意贬低自己,类似幼稚的恶作剧再也没有发生。他若压力很大、心情不好、考试考砸了,都会来找我寻求安慰。有时我半开玩笑地问他:“你以前傻不傻?”他一挠头,呵呵一笑:“傻,真傻。”

其实,每一个恶作剧的背后,都有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呐喊:“老师,请你看见我,我需要你的帮助!”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苏州国际外语学校)

《中国教师报》2019年07月10日第11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