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锐评

公用经费不该是一笔糊涂账

发布时间:2019-11-14 作者:范 军 来源:中国教师报

近年来,随着城乡公用经费标准走向统一,农村学校公用经费持续增加。但是,据光明日报11月4日刊发的报道《部分农村学校公用经费为何到不了位》,拨付延迟、变通使用、因故挤占公用经费等问题仍然在部分农村学校存在,让这笔“保障金”难到位、难使用,好政策难以发挥应有效应。

我国从2006年开始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为保证农村义务教育正常运转,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作出了重大贡献。《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是指保证农村中小学正常运转、在教学活动和后勤服务等方面开支的费用,公用经费不得用于人员经费、基本建设投资、偿还债务等方面的开支。然而在一些地方,这项由中央和地方共同分担的专项经费,却成了一笔“糊涂账”。

具体主要表现在:由于财政预算年度与教育年度存在时间差,其他民生领域挤占公用经费,导致公用经费拨付不及时,不少学校不得不由校长、教师垫资;本应由财政负担的基础设施建设专项经费拨付延时,学校不得不用公用经费“冲账”;受学校安全工作和消除大班额政策影响,公用经费普遍用于支付保安和门卫等人员工资。公用经费在拨付、管理和使用上出现了违规挤占、变通使用等现象,直接导致不少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资不抵债,负债经营,教学工作出现严重被动状态,“保障经费”的保障作用大打折扣。

如果公用经费支付不及时、不到位,很可能会在开学季出现教师办公、教师培训、实验实习、文体活动、水电、取暖、交通差旅、邮电等经费不足现象,学校没有经费购置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等,无法满足基本教学条件,导致出现开学滞后甚至停摆等严重后果。同时,因为公用经费拨付不及时或变通使用而衍生出来的教师垫资、银行贷款等,虽然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但明显存在极大的财务风险,不应该是公用经费管理的良性状态。

2015年,我国义务教育公用经费生均标准实行城乡统一,大大提高了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保障水平。有了政策的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理应在乡村教育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更不能成为一笔糊涂账。

首先,应破解拨付延时的矛盾。可以利用完善的银行系统与支付系统,建立“学校公务卡+支付平台系统”公用经费支付模式,由银行先行拨付,化解预算年度和教育年度的时间差。

其次,应杜绝公用经费的“变通使用”,严明财务制度。要确保基础设施工程专项资金拨付到位,禁止诱导学校用公用经费先行垫付;开支较大的维修维护,既要考虑合规性,也要建立“限额使用”制度;保安和门卫等人员的工资支出,明显违反“公用经费不得用于人员经费的开支”的法律规定,在现行法律规定下,可以由地方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进行支付。

总之,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规范拨付、规范使用,考验地方政府重教思想,需要释放充分的务实精神。

(作者单位系湖南省隆回县荷香桥镇中学)

《中国教师报》2019年11月13日第3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