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链接】

除了热爱,别无其他

发布时间:2019-11-14 作者:常丽华 来源:中国教师报

认识王云,已经近10年了。

最初的一年,我们是网友、“战友”。因为联合开发“24节气诵读古诗词”课程,我们通过网络共同备课,然后在各自班级实践。我在山东,他在安徽。记得那时候,每一首诗解读完,都已是凌晨夜半时分。现在想来,除了“热爱”,不能用其他词语解释那种如痴如狂了。为了一个问题,甚至一幅配图,我们都要讨论来、讨论去。那时候的王云,是一个十足的文学青年,诗歌解读能力强,审美能力也强,每一首诗的设计都要依赖于他。他从来不计较自己做事情的多少,每天都欢欣鼓舞地拿出自己的设计和课件,很是谦虚地让我指点一下。

许多人知道我,正是因为“24节气诵读古诗词”课程。王云的名字,却很少被人提及。于他而言,对一首诗的领会和一间教室孩子的成长,是那一刻最重要的。

默默地做,无欲无求,满心欢喜。这是我最初认识的王云。

后来终于相见,是在梅花课程结束后,两个班的孩子相约去南京看梅花。看到他的高大帅气以及孩子一般略带羞涩的笑,与解读诗歌时的大气很不一样。那是初春三月,梅花山上一树树、一朵朵的梅花,各有各的风姿。两个班的孩子在梅花树下诵读有关梅花的诗词,要有多美好,就有多美好。

那一次见面,我与王云没说几句话。他跟在学生后面,乐颠颠地跑来跑去。所谓“孩子王”,说的就是他。

之后的几年,他离开家乡去追寻自己理想的教育。我们的交流,也仅限于网上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我知道他的每一次变动,也知道他内心的挣扎。

走出去,总是为了寻找那个真正的自己。

再后来,我们在北京亦庄实验小学相遇,共同追随李振村校长,致力于全课程的探索。几年的摸爬滚打,他成熟了许多,对课程的理解今非昔比。没变的,仍旧是他对课堂最纯粹的热爱。他每天乐滋滋地备课,到我的教室里上课;或者他备好了课,我来上。孩子们很喜欢他的课,风趣幽默,又充满智力挑战。

他的课堂设计,同样给我许多启发。不过,分歧也总是有的。他倾向于高结构的课堂设计,以伟大事物为中心。我倾向于低结构的课堂设计,以孩子为中心。意见不一致时,王云总是说:“孩子从中受益就好。”

有趣的是,两年之后,王云说受我的影响,他的课堂已经发生了变化,他会更多地去关注学生;我的课堂同样受王云的影响,有了质的改变,智力挑战何以影响学生,总是我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在当时,他对我课堂的态度,会让我想起杨绛先生翻译的那首小诗:

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准备走了

这态度,多少让我很沮丧。于是,痛下决心读书,让王云开了大部头的书单。一说到读书,王云就两眼放光:“好啊,你读书,我来讲给你听。”讲给我一个人听多无趣啊,他就乐滋滋地给年轻教师做读书会。一本本书啃下来,有一些观念已经悄悄地影响着许多教师。甚至,他通过网络带着青海的教师、新疆的学生读书,始终兴致勃勃。

这时的王云,经由他自身的光影响了许多年轻人。虽然,他并没有什么名气。

如今的王云,书读得更多了,更成熟了,人却依旧纯粹。祝福他能带领新学校的教师们,以热爱之名,探索能与世界接轨的小学课程体系,为国内的双语教育开拓出一条新路。

(作者单位系北京市朝阳区赫德双语学校)

《中国教师报》2019年11月13日第8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