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每个市县教育局都设有教研员岗位,负责引领区域内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及学科建设。绝大多数教研员都是来自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但走上教研员岗位之后,发展状态却大有差异。多数教研员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及引领作用,把区域学科建设带到新高度。但也有部分教研员工作职能定位不清,既不教也不研,工作效果不佳,后续发展动力不足。
有些人认为教研员工作岗位在教育局,要比在学校“体面”;有些人认为教研员岗位是“闲职”,是退休前“歇歇脚”的岗位,是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心理后非常期待的岗位。对教研员工作职能定位不清,致使部分教研员既不教也不研,只能扮演领导工作检查的陪同员、教学资料的收集员、教辅资料的推销员、教学成绩的统计员等无足轻重的角色。
教研员不上课,长期脱离教学一线,也是教研员后续发展动力不足的原因之一。有编制的专职教研员,基本都不上课;由辖区学校借调的兼职教研员,学校必须减少其课时,或不排课。不上课、长期脱离教学一线,教研员对课程标准、教材、学科建设、教改趋势中存在的问题缺乏应有了解,即使手头有一大堆教材教辅资料,也难以发挥引领作用。
部分教研员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里看文件、发通知、收材料,不愿意深入教学一线,即使去了基层学校,也是以“领导”身份在校园里转转,听听汇报,提点建议,基本不与基层教师进行业务研讨。习惯于办公室的工作模式,致使部分教研员很难了解区域学科教学现状,很难发现教学中的真问题,很难开展真正的学科教研。
此外,大多数国培和省培计划、高级研修班、专题培训等都是面向一线教师和校长(园长),面向教研员的专题培训不多。参加培训及学习的机会少,自我学习意识不强,加之较少深入教学一线,教研员的教育理念及教学实践能力便长期处于只取不存的透支状态。
教研员是区域学科建设的中坚力量,是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带头人,是决定区域学科教学质量的关键人物。关注教研员的后续发展,提高教研员的能力、水平及成长质量,不仅是学科建设的需要,也是教育质量提升的需要。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中国教师报》2020年04月29日第3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