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发光又被光包围

发布时间:2020-04-26 作者:王维审 来源:中国教师报

刚开始写博客的时候,我有过几次“停博”经历。原因很简单,点灯熬夜辛辛苦苦写的博文,除了自己反复登录查看以外,很少有其他人点击阅读。直到有一次,网名为“木子老师”的博友在我的一篇文章后评论说:“好文,收藏了!”因为这5个字,我的写作激情一下子高昂起来,接连几天不间断地发表博文。那位“木子老师”每次都会及时评论,有时是一句话,有时只是一个通用的表情,但都会让我告诫自己:有人在读你的文章,你必须认真写下去。因为坚持,文章的点击量开始增加,评论的人也开始出现了新面孔。

岁月流逝,“木子老师”早已没有了消息,真实姓名也无从得知,但他无疑是第一个欣赏我文章的人。而正是他的欣赏以及后来越来越多读者的欣赏,才让我在教育写作这条路上坚持下来。在这份鼓励下,我的博文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提升,新博客的关注人气也有所突破。慢慢地,我开始通过不同的方式去鼓励刚刚开通博客的朋友,给他们以最真心的欣赏、最及时的鼓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认真发现每一个人的美好,为他们提供坚持下去的力量和勇气。这段经历让我刻骨铭心,那些欣赏和鼓励不仅是生命成长最好的营养,也是点亮人生梦想的一束光,我们必须学会给予。

从被欣赏的受益者到给予他人欣赏的回馈者,我在帮扶青年教师成长的过程中获得了另外一种幸福感——让自己活成一束光,让越来越多的教师从我的坚持中看到可能和力量。我恪守着这份追求,像海边那个挽救小鱼的孩子一样,尽着自己的努力和本分。6年前接受媒体采访,在与记者的交流中我坦言:“这几年,我接到的教师求助信越来越多。我开始意识到单靠一个人面对面沟通,一次次回复,已经无法带给更多年轻人帮助和引领……”那次采访,也让我的思维开始“转型”。从那时起,在助力他人成长中,我开始从“一对一指导”转向对成长规律与原理的研究,从“手把手教练”转向对成长模式与引领策略的探索。

我的第一个转型,是尝试做教师成长问题的“处方人”。按照我的理解,教师成长中的许多问题都存在共性,我们可以像医生一样把某个问题研究透彻,开出一个可行的治疗处方,然后有类似困惑的教师就可以依据处方进行“自我治疗”。近年来,我把教师成长作为主要的研究和写作方向,在多家教育杂志开设教师成长专栏,出版了与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的系列书籍。这些文章和书籍就像针对教师成长问题开出的“处方”,教师在阅读中可以获得有用的建议和策略,并在不知不觉中有了修正教育实践的可能。从网络和纸媒上大量的读后感来看,许多教师在这种阅读中获得了“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一对多”的影响和指导。更重要的是,在这种系统的写作中,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越来越深入,逐步建构起自己的教师成长理论——觉者为师,相关的实践推进模型也逐渐成熟。

我的第二个转型,是尝试进行教师成长共同体建设。基于“觉者为师”的成长理念,我决定尝试建立教师成长自组织。2016年1月,在前期多年小团队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我通过一次寒假写作挑战组建了“叙事者”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叙事者”坚持共读、共写和共研三大行走方式,“每月共读一本书、每周撰写一篇教育文章、每月两次线上交流”,已经成为“叙事者”的生活常态。而“叙事教育”理念也在共同体研究力量的推动下日渐成熟,不仅在理论上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在实践中也有了质与量的多维突破。4年来,“叙事者”影响和改变了许多教师的教育生活,帮助一大批教师走上了自觉成长的道路。这些被影响和改变的教师,又不断影响和改变着身边的教师,继而影响和改变了学生与家长,从而实现了教师成长力量的多层次复制与传递。

有学者给“共同体”作了描述性的定义:“共同体是一个基于共同目标和自主认同、能够让成员体验到归属感的人的群体。”我想,“叙事者”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共同体”的独特魅力——每个人都是有着清晰目标、高度认同感和积极进取心的光源。在共同体内,每个人都是发光者,又都是被光温暖着的同行者。也许,这里的每个人发出的光都很微弱,但哪怕是星星点点的微光,如果簇拥在一起,也会发出了不起的光芒。这不仅是“叙事者”给予我的新认知,也是这么多年来走在成长道路上的新收获。

今天的我,不再强迫“自己活成一束光”,只愿做那簇萤光中的一粒,发光又被光包围。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教体局)

《中国教师报》2020年04月29日第8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