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吴绍芬) 5月16日,由长江教育研究院和教育治理与智库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20长江教育论坛通过线上方式举行。与会专家学者齐聚云上,聚焦“改革、开放、创新——疫情下如何编好我国教育事业‘十四五’规划”主题进行深入研讨。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等参加会议并做报告。
周洪宇在论坛上发布了《中国教育政策建议书》(2020年版)。该建议书围绕科学编制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了10个方面的教育政策建议以及配套的13个行动计划(工程),如实施学前教育一年免费、适当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启动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普及计划、实施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工程、实施“教育数字基建”工程等。
“编制‘十四五’规划,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我最关心的是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尤其是农村教育的质量。”顾明远表示,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师资问题,这次疫情期间实行‘停课不停学’,如何吸引优秀青年教师到农村去?如何退去应试教育的阴影,并借助线上教学改革教学方式?这些都亟待在规划中得以落实和体现。
“此次疫情下的在线学习,可谓是‘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平台非常多,学生学习要在手机上安装许多APP,资源整合不够。如何将学习孤岛变成学习环岛,客观上要求建立国家教育资源平台。”朱永新说,后疫情时代的教育“新基建”需要加大以5G为基础的信息网络建设、新型“学分银行”建设和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建设。
“编制‘十四五’规划,要准确研判外部形势、抓好教育主体领域、实现重点环节转型、力争规划务实可行。”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说。对此,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张民选也深表赞同,他说“规划绝不能沦为‘墙上挂挂’‘计划不如变化’的无用文件,而应成为真正指导实践、创造条件、促进教育朝着既定方向发展并达成目标的行动纲领”。他以参与编制规划的经验为例,总结了制定规划要坚持的几项原则,如广泛调研、专题研究、国际比较、平行起草、讨论听证、集体决策等。
会议期间还进行了《中国教育黄皮书》(2020年版)、《长江教育论丛》(2019年第一、二辑,2020年第一辑)以及《中国教育指数》(2020年版)的成果发布。
《中国教师报》2020年05月20日第1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