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地中小学生暑假的陆续到来,让不少学生开心的是,领到奖状回家向父母圆满“交差”。地处广西山区的两所小学,将“实在”期末奖励进行到底已成为他们的“传统”,获奖学生不仅一手奖状还一手猪肉,或者一手活鱼,可谓“喜上加喜”。
表彰奖励优秀学生,给优秀学生发放奖品,是激励学生取得进步的有效手段,也是学校管理的“保留节目”,一直受学生、家长欢迎。广西这两所学校以猪肉、活鱼作为奖品,可谓花式发奖,创意十足,不同寻常。
奖励学生,发什么奖品,怎样发奖品,学校做法各不相同,没有硬性规定。归根结底,发放奖品只是一种教育手段,奖品固然可以花式,但必须体现教育的本质,在“奖什么”“怎么奖”“奖给谁”“谁来发”等方面彰显教育属性。
奖什么——只选对的,不选贵的。教育激励不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而是唤醒、激励、鼓舞。在奖品选择上,应该只选对的,不选贵的。对学生来说,“为什么奖”比“奖什么”更重要。奖品太贵,有可能让学生产生功利思想,为“利”而学习。因此,学校要把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有机结合起来,防止学生陷入“物质至上”的误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怎样奖——发奖要有仪式感。仪式感是学校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价值表达形式。学校可以通过富有仪式感的颁奖礼,让学生受到鼓舞,实现学校教育目标与价值的唤醒、引导和建构。再好的奖品,没有颁奖仪式,都难以实现奖励的教育功能。学校可以在现有基础上对颁奖仪式进行必要设计,在场地选择、氛围营造、仪式环节、发言讲话等方面做足功课,提升仪式感,强化颁奖的教育功能。
谁来发奖——选对颁奖嘉宾很关键。颁奖嘉宾是颁奖仪式上除了学生之外的主角,也是颁奖学生此情此景下精神成长的重要引导人。选对颁奖嘉宾,能够“四两拨千斤”,可以最大限度提高颁奖仪式的教育效能。一直以来,学校颁奖仪式的颁奖嘉宾都是学校领导或教师,随着时代变迁和教育观念的更新,颁奖嘉宾也应该因事、因时、因地变化,也就是说,颁奖嘉宾可以是家长、教育领域的专家,也可以是社会上的“热心人”,还可以是学生。比如,给劳动标兵颁奖,环卫工人、劳动模范等都是合适的颁奖人;给学习标兵颁奖,乡村贤达、教授学者、学业有成的校友也是恰当的颁奖嘉宾。
奖给谁——不唯分数是前提。奖给谁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大问题,事关党的教育方针能否入脑入心、落地见效。基于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办学目的,学校要摒弃唯分数奖励学生的观念,要对各种类型的优秀学生进行表彰奖励。实际上,学生只要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就应该给予奖励,这才是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正能量。
(作者单位系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第五督学责任区)
《中国教师报》2020年08月19日第3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