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管理者素描

点燃区域教育改革“三把火”

发布时间:2020-11-11 作者:通讯员 刘长林 来源:中国教师报

2019年初,黑龙江省安达市进行领导干部调整时,师范毕业的夏德新回到了他热爱的“老本行”,成为安达市新任教育局局长。经过在街道、企业、电视台、市委宣传部等多部门的锻炼,重回教育领域的他对教育发展有了更多认识和思考。上任伊始,他便点燃了全市教育改革的“三把火”。

第一把“火”,全力推进“县管校聘”。为了摸清基层情况,夏德新会同各部门深入城乡47所中小学、幼儿园进行调研。调研中发现由于历史遗留和学校撤并等原因导致乡镇教师老龄化严重、学科教师结构不合理、音体美教师短缺以及评上高级职称的教师工作干劲不足等问题,已成为区域教育发展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

基于此,夏德新提出了“全员竞聘、自主选择、在职培训”的全新构想,研究制定了《安达市教育系统“县管校聘”改革实施方案》,并认真听取、广泛征求各方意见,进一步完善后迅速组织各学校召开推进会,让广大教职工认识到“县管校聘”的重要性,明确“县管校聘”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做到人人心中有数。并一再强调“县管校聘”的目的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绝不能把“县管校聘”搞成“末位淘汰”,砸了教师的“饭碗”,让“落聘”“调剂”变味为一种处罚。

在推进“县管校聘”过程中,安达市教育局始终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做到组织严密、程序规范、考核严格。通过以学校为单位召开教职工大会等方式,将岗位设置、竞聘方案、竞聘过程等全程公示;按照“按需设岗,按岗聘人”的原则,把精兵强将优先竞聘到教学一线。在经过一轮竞聘、二轮竞聘、三轮调剂后实现全员竞聘,将竞聘结果在学校醒目位置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让所有教师最大限度竞聘到自己喜欢的岗位上。“‘县管校聘’实现了全市教师打破身份、编制界限的自由流动,实现了教师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上岗的转变,实现了编制、人员、岗位的动态平衡。”夏德新对改革充满期待。

第二把“火”,努力化解教育“难点”。安达市和平小学和第二中学是“热点校”,“大校额”“大班额”日趋严重,已成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痛点”。夏德新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提出了“优化布局、打造‘东校区’、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思路。

针对城区东部学校距离市中心较远,教育发展不能跟上城市建设步伐这一实际,安达市决定打造“热点校”和平小学和第二中学的“东校区”,从根本上化解存在多年的“大校额”“大班额”。为让“东校区”落地生根,结合“县管校聘”工作的深入推进,从2020年秋季学期起始年级开始,将优质师资在“主校区”与“东校区”间完成了统筹调配。同时,招生本着统筹兼顾的原则,在“主校区”与“东校区”间进行调剂。夏德新的设想是利用2-3年的过渡期,彻底解决老百姓关注的热点、痛点问题,真正打造出环境一流、师资一流、质量一流的“东校区”。

第三把“火”,大力倡导学习之风。因是“半路出家”,要当好一方教育“领头羊”,夏德新觉得有许多东西要学习。他尽可能挤出时间到学校推门听课、参与教研,利用各种机会去各地交流、取经。不到两年时间,他走遍了城乡47所学校(幼儿园),听课上百节;实地考察了大庆市以及广东等地的先进办学经验,并进行了积极尝试和有效推广。

2019年11月,夏德新作为绥化市唯一一位县级教育局长参加了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办的第38期全国县市局长班,既体验了一次学术盛宴,又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培训回来后,他第一时间通过讲座、会议、研讨等形式,与全市教师分享学习成果和心得。

夏德新爱学习,也关心教师的学习与成长。为确保教师培训扎实推进,他推出了许多新举措。

一是成立“安达市教师培训中心”,保证师训工作常态化。“安达市教师培训中心”与市教师进修学校联手,在全市范围内选聘数十位特级教师、高级教师任教研员;通过搭建校本研修培训平台,开展线上线下多渠道、多方式全员培训,极大促进了师资队伍素质、专业化管理水平。

二是发挥“教师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安达实验点”的独特优势,加强与东北师范大学、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的深度合作,全力推进“国培计划”“青椒计划”、校本研修、区域交流等工作的实施。通过“示范性教师工作坊高端研修项目”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等,采取导师指导、案例培训、自主学习等模式,开展知识技能更新提升、农村骨干教师专题培训等,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三是积极鼓励“走出去,引进来”,实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选派校长到东北师范大学轮流培训;从乡镇选拔优秀校长、主任到城内学校进行挂职锻炼;选送典型教师送教下乡、轮岗交流;与大庆师范学校等周边地区学校“结对子”开展教研联谊活动。一系列举措激发了教师参与培训学习的积极性,一大批优秀教师成长起来,区域教育的活力迸发出来。

《中国教师报》2020年11月11日第1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