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校长观察

好校长要备好“管理课”

发布时间:2020-11-11 作者:金 甫 来源:中国教师报

校长的工作千头万绪,要完成的任务纷繁复杂。其中,认真抓好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校长作为学校的统帅,在新学年开始就要谋划好学校全部管理工作。因此,学校教师要备好“教学课”,校长也要备好“管理课”。

备好学校发展规划课

制定学校发展规划不是为了追求完美的发展蓝本,而是为了形成更有效、真正发挥作用的行动纲领。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长远发展规划目标,历届校长都会围绕这些目标去奋斗,但这些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调整和充实。因此,在制定学校规划时,校长一要重视调查研究,正确把握自身条件,看到自己的成绩,找出自身的不足,明确学校的最近发展区,提出重点发展项目,落实切实可行的措施。二要制定具有可能性、重点性和伸缩性的学校发展规划。学校精心设计的规划,必须是“跳一跳能摘到的果子”,否则规划的各种作用都将变为零。作为校长要使学校年年有变化、让师生感到学校在发展、让社会看到学校有生气,这是一种责任的体现、一种事业的追求。

备好学校计划落实课

学校计划写完之后不能束之高阁,要经常拿出来研究,看看先干什么后干什么,让哪些人去干,力求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靠哪些机制来保障。所有这些,校长都要未雨绸缪,在实际工作中有条不紊去落实。学校的各项管理计划再细再好,不落实或落实力度不够就等于零。因此,在制订计划时要考虑人性化、可行性,在落实时要有具体的办法和措施。复杂的不是问题,而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最怕的不是困难,而是缺少解决困难的勇气和思路。只要在观念、榜样、细节、制度和思维方法等方面大胆创新实践,就能真正在工作落实上取得实效。

备好学校教育科研课

校长在学校管理中应当有恰当的科研观、科研规划能力、科研示范引领能力和科研管理能力。校长在思考学校科研工作定位时应具有全局意识和整体意识,应以学校整体发展为本,把科研与学校整体改革、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学校科研才能持久开展下去。校长要切实加强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领导,真正把教育科研摆到适度超前发展的战略地位,首先要制定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用制度来引导和规范教育科研活动。其次,校长要亲自参加教育科研,深入到教育科研领域,即深入教育教学、深入教师、深入学生。从这个角度上说,校长先成为研究者,才可能成为合格的领导者。

备好教师教学指导课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如何引导教师研究教学,培育学校浓郁的研究氛围,是一个优秀校长必须考虑的问题。校长不仅要参加教师的校本教研活动,还要给教师上示范课、公开课。同时,校长还要深入课堂听课、评课,这既是履行职责的需要,也是有效管理的需要。因为课堂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主战场,对课堂教学实施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历来是校长工作的重点。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对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校长要深入课堂、贴近师生、参与实践,由过去居高临下的指挥者、监督者、旁观者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实践证明,校长进课堂适当兼课、经常听课、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有利于掌握第一手资料,获得领导教学工作的主动权;更有利于及时合理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同时通过校长率先垂范上好课,有利于提高校长的领导威信,促进教师钻研业务、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

备好学校管理反思课

校长能否应对新时期教育的挑战并取得主动,主要取决于校长能否在发展与变革的激流中不断自我修正学习目标、自我调整文化结构、自我调控行为方式等,从而适应变革,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并获得人格的发展。因此,校长要善于反思,及时总结,把每天遇到的问题以案例的形式记下来,写好属于自己的管理日志,成为一个具有行动反思人格特征的人。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不能仅凭以往的经验,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求和改进。对校长来说,重要的是在教育改革实践中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思想,并通过对自己管理活动的观察和实践进行反思,发现自己思想上的差距,不断积累新鲜经验,扎实大胆地进行新的探索,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但是,校长的实践反思不是闭门思过、苦思冥想,而是要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不断提高反思的理论层次,这样才能不断增长知识和才干,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绩效。

我相信,如果每个校长都能坚持备好自己的“管理课”,把自己的管理工作写成工作日记,年年写下“学校管理教案”,或鞭策自己,或警戒后来,校长即便成不了陶行知、张伯苓那样的教育家,也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学校管理者。

(作者系浙江省永嘉县乌牛镇岭下小学校长)

《中国教师报》2020年11月11日第1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