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北京朝阳·理想教育文化

“合作对话”让课堂有“度”

发布时间:2020-12-15 作者:刘 伟 来源:中国教师报

自2018年参与“理想教育文化”课题组课改实验至今,“理想教育文化”深深扎根于北京化工大学附属中学(简称“北化附中”)的课堂,“合作对话”样态逐步形成,师生共同构建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有宽度的“合作对话”课堂。

“合作对话”有温度

建立合作成长共同体是进行“合作对话”的前提。为此,学校教师在建立师生关系、创设教学情境、选取教学方式等方面始终带有温度。首先,建立和美的师生关系。在北化附中“和美管理”理念引导下,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谐,教育教学过程不是严厉训斥和满堂灌输,而是带有温度的谈心与沟通、对话与引领。教师温暖的陪伴也滋养了学生一路追随的决心。学生自觉、自愿、自主地与教师组成“成长共同体”。其次,创设教学情境。兴趣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激情。同时,耐心提供资源、工具、技术支持有助于“对话”的延续与深入。《钠及其化合物》一课中,教师由自己前一天因胃痛而服用碳酸氢钠片的生活情景引入,与学生一起探讨碳酸氢钠片的主治功能。带着对老师的关心和对科学真相的渴望,学生展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化学性质的学习。再次,恰当地运用“理想教育教学方法论”。在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扰启,在学习的重难点激发内省,提供质疑的机会和平台。教师不再是讲台上孤军奋战的演讲家,而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伙伴。教师与学生建构了和谐、真诚的合作成长共同体。

“合作对话”有高度

首先,“合作对话”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加入课题组初期,学校化学教师上了一节《金属冶炼及工业流程》为主题的“靶子课”,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兴趣不足。在课题组指导下教师重新呈现这节课,由热点问题“中美贸易战”引入,学生一下就进入学习状态,进而展开辩论、相互评价不同冶炼方法的优缺点……这堂课的转变不仅是课堂设计的变化,更是教育理念的转变,由灌输式“育知识”转向爱国情怀“育人”,这种爱国情是学生参与学习的最大动力。其次,进行有高度的合作对话单元备课。单元教学是打通知识到能力的通道,单元备课过程需要全面熟悉学年教材及单元划分,深刻解读课程标准,透析模块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科思维方法特点,特别是挖掘隐含的文化、审美、育人内涵。学生与教师在“合作对话”的过程中,相互促进与提高。

“合作对话”有深度

如何唤醒学生强烈的对话意愿?如何产生深度的“内省”和“质疑”?这些是“合作对话”深入进行的关键点。教师着眼于兴趣、关联、整体、递进,在不同的思维层次进行“对话”。在兴趣点和悬念处“对话”,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合作对话”期待;在联系点和关键处“对话”,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网络,引领“合作对话”深入;在亮点和精彩处“对话”,引发深度“内省”,拓展“合作对话”外延;在重难点处留白,留给学生自我对话的时空,此处无声的“对话”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自我成长。这种“对话”深化知识的理解,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建构新的知识结构,或者是通过某个问题的解决或某个过程完善人格培养。这样,“合作对话”更加深刻、有益。

“合作对话”有宽度

“合作对话”的宽度首先表现为尊重。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个性、知识基础。学生的灵性能力不同、情志追求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其课堂的表现也不同。作为教师,做到对默默无语者热情启发、对夸夸其谈者耐心聆听同等重要。其次,允许、鼓励学生对话及答问时,与教师的预设不对路、不一致;机智地处理好这种“突发”,有利于发现和解决思维障碍,这也是教学过程的亮点与精彩所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这恰恰是传统教学中的短板。再次,对“弱势”学生,一个鼓励的眼神、一种肯定语气、一点及时的点拨,都是莫大的帮助,这种“对话”不一定高效但一定最为有效。允许差异、允许犯错、允许低速前行,让“合作对话”更加宽容与自由。

“合作对话”式课堂让学生在知识接受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人格精神的共生,让课堂教育站起来、走起来。

(作者单位系北京化工大学附属中学)

《中国教师报》2020年12月16日第7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