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寻找最具价值课改成果

唱响教育的田园牧歌

——湖南省宁乡市第十三高级中学办学纪实

发布时间:2020-12-23 作者:本报记者 韩世文 | 通讯员 李勇仁 周立峰 来源:中国教师报

好教育应该什么样?

省级示范高中应该办成什么样?

当邱田民2016年调任湖南省宁乡市第十三高级中学(简称“宁乡十三中”)校长时,他心中的好教育追求与示范高中的品牌诉求终于融为一体。

把教育还给教育,让生活更有生活,用文化的浸润与教育的感召共同构筑起一方让教师温暖、学生牵挂、师生都对未来充满向往的天地,这是邱田民心中的“田园牧歌”,更是他带领团队以文化建设为基,撬动一所省级示范高中向更理想状态发展的行动指南。

用文化改造学校,让教育回归生态田园

石头唱歌、墙壁说话、雕塑思考、草木含情、清泉育人,处处有景、景景生情,让环境发出教育的声音,使学生在无意中接受有意的教育。这是邱田民对显性校园文化的追求。他常说,建校就是建文化,办学就是办氛围,教育就是以文化人。校园文化就像时刻萦绕在耳畔的背景音乐,对全校师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因此,他努力让学校“每次活动都润泽生命,每项服务都温暖人心,每寸土地都经得起考验,每个角落都启迪智慧”。

在邱田民看来,文化管理不是改造人,而是唤醒人;不是约束人,而是激励人。文化是管理的保障,文化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

那么,擦亮学校的文化品牌,就需要提升有形的颜值——最美校园建设,涵养无形的气质——文化名片打造。提升颜值需要突出“六化”:区化、绿化、童化、净化、亮化、硬化;涵养气质重在做好两个表达:传统文化、国学文化、红色文化、现代文化的校本表达,学校品牌形象识别的无声表达——名生名师名校长,这是学校流动的名片,别样的风景。

“让学生接受平等而全面的教育,让教师享受专业且幸福的生活”,宁乡十三中创办60余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凝聚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如今以“凝聚三元精神,弘扬三笃文化,建设智慧学校,做好示范引领”为目标,通过学校景观文化、功能室文化、廊道文化、橱窗文化、寝室文化、活动文化、课程文化等为载体,打造以国学为底色的校园主流文化体系,实现国学文化的校本表达。

所谓“三元精神”,是基于学校老址所在煤炭坝三元塘,流传着宁乡历史上唯一的状元易祓连中三元的故事,学校挖掘“三元塘”的精神内涵,确立了新的“三元精神”,即名师有品位、名生有品行、名校有品牌。

学校主张教师要有品位,朝名师方向努力,在平凡的教学中,矢志不渝,从容积极,追求卓越;名校要培养名生,学校倡导学生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懂文明、有礼貌的谦谦君子;优秀的学校文化就等于卓越的品牌,学校引导教职工将学校的“工作目标”与教育的“终极价值”相统一,并形成共识,自觉自愿地投身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之中,并积极地影响家长和周围的人。

同时,学校深挖国学文化内涵,提炼出“三笃文化”作为国学文化校本化的核心内涵,营造校园人文环境氛围。一是教师笃思,做智慧型教师;二是学生笃学,做进取型学生;三是学校笃行,做发展型学校。

为弘扬学校传统文化内涵,宁乡十三中国学讲堂、国学馆、国学轩、国学广场等物质文化建设渐成体系,学校视觉识别系统得到优化,文化标语、文化石相得益彰;校园环境在教育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了传统道德教育的渗透实施,在生活点滴中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以文化人的学校,制度管不到的地方,文化就会默默地起作用。邱田民表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行“不言之教”,让全校师生在无意中接受着有意的教育,时时潜移默化,处处润物无声。这是邱田民希望看到的育人文化“田园”。

用生活温暖事业,让教师唱响悠扬牧歌

宁乡十三中率先在全市建设的“母婴室”,曾一度成为学校和媒体关注的热点话题。

这间利用教室改建成的母婴室只有80多平方米,面积虽不大,却成为“二孩时代”众多女教师最温暖的学校记忆。母婴室不仅配备了冰箱、空调、洗漱池、体重秤等生活设施,还摆放了沙发、茶几、饮水机、电视机等,靠墙的书橱摆满了育儿和休闲类书籍、杂志,古色古香、环保健康的装修,让每一个曾经走进这里的母亲都备感幸福。

这看起来是小事,却成为一所学校教师发展文化中的重要事件。

在邱田民看来,学校教育以人为本,就要关注每个教师的生活,让教师获得生活和工作的幸福感,也能获得专业上的成长。因此,学校积极营造“人本、人文”的管理环境,张弛有度,既严格管理又突出人文关怀。如鼓励年轻教师勇挑重担,适当照顾老教师、怀孕及哺乳期教师的工作安排。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积极引进优秀的免费师范生和研究生,充实教师队伍,优化教师结构。为使年轻教师安心工作,学校想尽办法解决各种问题,如学校统一租赁住房,解决新教师的住房问题;学校组织非本地年轻教师走访宁乡各地,增强他们对宁乡、对学校的认同感,让他们能落地生根,真正成为宁乡人,成为十三中人。

邱田民常说,好老师是引领出来的。为了促进教师发展,学校积极开展各类教师培训活动,让各种“能人”走进教师群体,也让身边的“能人”不断涌现,引领教师群体不断成长,提升职业自豪感。特别是近年来先后有“邱田民名校长工作室”“康志良科技创新教育名师工作室”“文小红艺术教育名师工作室”“朱红柳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易岚名团干名师工作室”等市级名师工作室落户宁乡十三中,通过名师工作室的引领、培养,一大批名师脱颖而出,带领学校科技创新教育、艺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大步向前。

统计显示,学校现有6项省级、国家级课题;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有75篇次获国家奖,大批论文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学校也获评全国科研先进单位、全国十佳创新名校。

“完善以人的生命为指向的管理制度,使得有温度的管理更具温情”,这是让教师群体幸福发展的管理智慧,也是学生的“引路人”歌声悠扬的文化起点。

用课程助力成长,让学生走向多彩生活

艺术节、体育节、读书周……每周每月都有展示才能的主题活动,体育锻炼、科技活动、考察体验、社团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每天都有自主参加的特色项目。

走进宁乡十三中,艺术生优美的歌声、婀娜的舞姿,篮球队掀起的阵阵喝彩,广播站传出的悠扬音乐,总让人感受到校园处处洋溢着青春和快乐的气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筑造了一个属于他们的精神家园。

这是宁乡十三中活动课程所营造的温馨校园氛围。

“让每个学生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实现个个发展,人人成长”,是宁乡十三中的教育追求。因此,学校在以往开展丰富多彩活动的基础上,探索更为完善的学生活动方案,并将其提升为学校的活动课程,形成了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和军人体验、社区体验的“三大节两体验”活动课程。学校团委、青年党校、学生社团及年级组、班委会等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得熏陶、获成长。

邱田民希望学生明白,学习在十三中,也是生活在十三中,更是成长在十三中。在这个氛围中,每一个学生都是重要的,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学校倍加呵护的。学校的职责,便是保护这个校园生态圈中的孩子可以有活力、健康、全面地成长。这种生活化的教育,正是学生幸福感的源泉。

如今,支撑宁乡十三中特色发展的是“一体两翼”模式,“一体”指以学校人文教育为主体,“两翼”指艺术教育和创新教育特色建设。在坚持德育为首的前提下,人文学科建设始终是学校大部分学生发展的主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让大多数人发展起来,学校的发展才有主要的骨架;而让艺术教育和创新教育得到发展,又能使学校和学生的发展充满血肉、枝繁叶茂。”邱田民解读说,在人文教育方面,学校深化课程资源的优化整合,落实国家课程,加大自主选修课程的建设力度,创造条件增加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一方面挖掘人文优势,延伸拓展学科内容,开发一些既能体现学校特色,又能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的文科、艺术和创新校本课程,建立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特色校本课程体系。另一方面重点开发个性化的兴趣课程和社团活动课程,用丰富多彩的学科课外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延伸扩展课程,尽可能满足学生不同的个性要求。以高质量的特色课程开创学校特色,使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

在“创新教育”方面,学校坚持以活动为平台,以竞赛促提升,开展了密集型科技创新活动。积极开展各种科普活动,包括校园科技节、发明讲座、科学实践活动培训、知识产权日宣传活动、全国科技活动周活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培养了一批有强烈科技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学校的重视、教师的努力成就了学校的科技创新教育特色,科技创新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一大批学生沉浸于发明创作中其乐融融。学校因此被称为“小发明家大本营”,各类媒体多次报道,“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也逐渐形成。

同时,宁乡十三中围绕“艺术点亮人生”的特色教育思想,提出了“让每个学生的情操在艺术氛围中得到陶冶,让每个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艺术教育中得到提升,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在艺术创造中得到张扬”的目标。邱田民将艺术教育的行动策略总结为六点:一是设施+名师,夯实一体化的培养基础;二是普及+提高,抓好一体化的教学管理;三是大课+小课,完善一体化的培训方式;四是教学+表演,探索一体化的互促机制;五是专业+德育,构建一体化的育人模式;六是活动+示范,创建一体化的锻炼平台。

当然,学校同时突出“自主”,注重育人,先成人后成才。以管理为手段,以活动为载体,不断开创德育工作新模式,提升学生德育自主成长的实效性。实现了德育活动的主题化、常规化,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成长,让别人的德育之光照亮自己,也让自己的德育之光照亮别人。与此同时,学校加强“党建带团建”工作,开办了“学生青年党校”,让党教活动深入人心;党建工作与学生社团建设相结合,让学生自主开展活动,自主成长。

邱田民常说:站在讲台上,教师的一切都是德育。这里的“一切”当然包括教师对学科性质的把握,对文本深度的开掘,对学生心理、教育等,具有教育学意义上的引领等。“如何上出课堂的高度是当下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学科德育渗透不是简单的资料堆砌,而是整合中的组装。”邱田民认为,教师把学生装在心中,就愿意为学生学好改变教学方法。

因此,学校要求教师制订工作计划时必须结合学科特点,考虑教学的德育功能;教研组开展活动要把德育寓于活动中,科任教师把德育寓于教学过程中。学校坚持学科教学德育渗透,使德育逐步走上“可持续化、内化、生命化”的发展轨道。

值得一提的是,宁乡十三中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建成了全国一流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设有心理咨询室、沙盘游戏室、音乐放松室等功能室,按规定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2018年5月宁乡市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落户宁乡十三中,该工作室名师先后前往多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扶,受到了各地师生的热烈欢迎。学校还多次被评为湖南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

邱田民说,学校是校长的作品,作品的主人公是教师,但归宿点在学生身上。学校一切课程的建设和活动的开展,最终都指向学生的健康成长,都将引导学生走向多彩生活,走向美好未来。

用品牌赢得人心,让发展影响未来世界

当学生在各类科创、艺术、体育比赛中,在各种征文活动中屡屡获奖;当学生走向科技、艺术等领域深造,在各类平台展示才艺;当一个个开朗自信的身影奔向更高学府、走向社会各行业,一种带着宁乡十三中文化印记和品质的教育正在影响着更多人未来的发展。

当学校获得全国科技活动先进单位,被授予中国发明协会中小学创造教育先进集体、湖南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优秀示范学校时,一种品牌的影响力逐渐扩散。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广大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10多年前还处于农村地区的宁乡十三中,曾是薄弱学校;从乡镇搬迁到城区后,学校师生组成曾是复杂“多元”的,但是循着文化的根脉,在教育的回归与开放中,宁乡十三中人找到新的发展路径,用多年的努力将学校推向省级示范学校,并形成了品牌效应。

作为宁乡市政协委员的邱田民,近年来带领宁乡十三中更大化地发挥示范效应,致力于教育均衡,关爱贫困学生,帮扶山区困难学校、关爱特殊教育群体,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邱田民组织成立了学生资助中心,2018年至今享受资助的学生已有3000多人,资助金额超过200万元。他还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助学,动员校友成立“奖教奖学”基金……

这是一所有责任感的学校的积极行动。邱田民希望每一所学校都能办好,办出特色,他希望“教育这个行业整体不断向好”。

“让我们用教育的理想办理想的教育,通过学校品牌教育擦亮教育品牌。”邱田民说,当我们选择了一所学校的时候,实际上也就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他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乐守三尺讲台,唱响教育的田园牧歌。

《中国教师报》2020年12月23日第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