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王天民 | 河南省汝阳县圣陶学校校长,全国优秀班主任

创生“第三种教学关系”

发布时间:2021-01-05 来源:中国教师报

一所普通农村学校的课改经验为什么让许多专家、校长和一线教师慕名而来?在河南省汝阳县圣陶学校,已过古稀之年的校长王天民用智慧和创新重新书写教育的另一种样态。

王天民的改革“基因”,在多年前就已有所显现。1961年师范毕业后,王天民被分配到汝阳县一所学校当教师。他非常努力地工作,教学成绩不错,多次受到县里表扬。

“文革”后期,王天民回到家乡教过几年专业的文艺班。学生经常不上文化课,不学数理化。1977年国家决定恢复高考和中考,文艺班解散了,家长要求学生回归正常学习,要考高中。

“时间只有半年多,能行吗?”王天民心里也有点打鼓。不过,因为当时学过《毛泽东选集》,王天民和学生“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王天民开始“全科包班”,不用教材,不用练习册,根据一本“文革”前的五年中考题集,鼓励学生分组自学。“我领着学生学习,不记笔记,不做作业,居然帮助学校在全县中考考了第一名。”王天民回忆。

“坏事”变好事,从此坚定了王天民进行教学改革的决心和信心。

2005年,王天民创办圣陶学校,与教育为伴,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打造自己的“教育桃花源”,于是就有了“无教师、无教材、无作业”的课改经验。

可能因为与既有经验“冲突”较多,“三无”总是来访者普遍关注的核心话题。王天民对此进行了深入解读:所谓“无师”,并非没有教师,是指学生自主学习不受教师干扰,其后面是有名师指引,即无授业之师,有传道之师,无教书之师,有育人之师;所谓“无教材”,是指除了国家规定的教材,还要有“学材”,即学校编写的学习材料;所谓“无作业”,并非真的没作业,实际上是不给学生布置课后硬性书面作业,学生为了自测、互测,可以自编一些习题作为“考试卷”。王天民补充:圣陶学校“三无”的背后是“三有”——有落实,有检测,有奖惩。

除此之外,圣陶学校初中部几个年级学生可以同班上课,打破了年级学习制、班级授课制。“圣陶学校打破班级授课制等背后,是王天民创生了一种全新的教学关系——第三种教学关系。”有专家这样评价。对于一所办学条件一般的农村学校校长而言,能得到这样的高度评价实属不易。

一直以来,课堂教学改革都不自觉地迷失在一种不断纠偏的困境中。最早的课堂始终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是以教为中心,这是“第一种教学关系”;“第二种教学关系”是让教服务于学,从教中心走向学中心,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改革似乎一直没有走出教与学关系的“二元对立”困境,要么是教中心,要么是学中心。

而王天民主导的课改从“二元对立”走向了“教学相生”的第三种教学时空,即教中有学,学中有教,师非师,生非生,师亦生,生亦师,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师互动。第三种教学关系的核心特征是共创,即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学生和学生共同创造。

走过漫漫80载的王天民,始终没有放下自己心中的教育梦。近年来,他一直在琢磨“钱学森之问”。

“我这一辈子,人家教书我育人,人家授业我传道!”不过,王天民也会补充一句,“请你们千万别学圣陶,要做好你自己。”

《中国教师报》2021年01月06日第9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