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十年方识课改路

发布时间:2021-01-05 作者:王辉霞 来源:中国教师报

从1998年毕业参加工作,我在教学一线的20载也是课改推进的20年。刚毕业时的美好憧憬与期望,曾因课堂教学周而复始产生职业倦怠,也曾因学生取得好成绩而沾沾自喜。直到2010年,我来到一所倡导读书、热衷于课改的学校,遇到了好学的同事——比我优秀的人都那么努力,我怎能止步?

少年时代,我是一个偏爱读书的人,但参加工作后整日囿于教学工作,没有真正读过一本书。来到英民中学后,我加入校读书会,在一次次共读、分享后,阅读再次成为我的生活常态。

刚开始接触教育书籍时我很难读下去,为了完成读书心得,只能从生动的教育案例类图书开始。2017年我的阅读走向专业化,开始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专著,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卢梭的《爱弥儿》,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等,理论书籍阅读经验与我的教学经验打通、融合,使我的专业素养有了质的提升。

读书过程中,我尝试将所学应用到教学中。比如读完《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我让学生把英语关键句型改编成歌曲,大课间跳竹竿舞时边唱边跳。后来,我在网上选修了教育写作课程,了解了教学实录、教育书信、教育文学等文体的写作特点,对改善课堂教学有很大促进。在此期间,我开始每日“千字文”,一年打卡记录30多万字。

2013年,我校开始践行“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当同事们抗拒、不习惯时,我却看到了课改真正的样子。从“临帖”到“破帖”再到创新模式,课堂教学越来越高效,我也获得了成就感。

阅读—反思—实践—分享—学习,而后我将重心转向实践,结合英语学科特点,组织学生编排中外经典故事。在剧本改编、角色扮演以及道具服装设计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不同角色的立场,也促使他们的学习、生活发生了改变。我被教育的美好而感动,也在师生共同成长的经历中获得前进的力量。

许多教师上课会带着扩音器,目的是保护嗓子。为什么要保护嗓子?因为讲话太多且音量较高。一言以蔽之,大多数教师以传统课堂“满堂灌”为主要授课方式。课改之后,我要求自己“讲在该讲之时,讲在该讲之处”,不说一句“正确的废话”——学生会的、学生可以相互学会的,一定让学生自己解决。当学生重获学习权,课堂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师生关系也更融洽。

课改20年,我从一个普通教师到备课组长、读书会会长再到担任年级主任,不仅是角色的改变,还多了引领、示范的责任。我深知讲座这种学习方式对教师的影响不足以改变他们重复多年的授课习惯,所以我从改革教师会议模式入手,不再做上传下达的“机器人”,而是会前编辑“会议纪要”发到教师群,教师在会中自主阅读、同伴研讨、提出疑惑、分享解决、重点引申,实现全员参与。当教师体验到参与“会议”的重要性,他们的课堂教学也慢慢发生了改变,向灌输式教学说再见。

课改带给我最大的改变是什么?当属让我破除传统思维模式,放下教师的自我中心,与学生一起探索幸福和谐的生活,与同事结成成长共同体,在阅读写作、课堂教学实践中探索教育的真谛。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滑县英民中学)

《中国教师报》2021年01月06日第1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