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是课堂精准施教的前提和基础,但教师一般都依靠个体的惯性、悟性、个性进行教学设计,缺乏对教学设计的系统性思考,缺乏科学的可操作性工具。基于此,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研制了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罗盘”(简称“能力罗盘”),从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制定、学习方式选择、学习资源利用、学习质量评估等层面进行系统分析,诊断教师教学设计中要素的缺失,将经验和问题转化成在同类情境与任务中的方法和策略,由此设计相应的培训课程,搭建区域培训平台,全面推进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
课程设计,罗盘指引下的量体裁衣。利用学习者自主诊断单、课堂观察结构化可视图、教学设计分析导图、集体备课观测量表等进行系统诊断,对应“能力罗盘”进行数据整合,梳理发现不同学科、不同学段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差异,为区域宏观指导提供有针对性的诊断,为教师量身打造培训课程。
通过借助“能力罗盘”的诊断,数学教研员针对教师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基于教材对比分析的教学设计”的培训主题。随后我们对课程相关内容进行解析、分工,各部门深度合作:培训中心负责通识培训,邀请相关专家聚焦“教材研究、文本解读”;教研中心负责学科培训,侧重具体的“四步四环”学科设计等;质量检测中心启动观测系统,对学生学业状况进行实时记录和跟踪、对比、反馈。这样的量身打造,一方面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另一方面避免了培训内容的重复,大大提升了培训效益。
课程实施,推进教师经验概括化。教师培训成效不佳,原因在于学习停留在浅层次。因此,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从教师需求出发,基于实践场景和实践案例研究又超越场景和案例的限制,强调具体经验和具体问题的一般化、抽象化,并同理论相关联,将教学设计能力更好结构化、概括化,即时在教学设计能力不同维度上进行整合、互证和应用,不断引领教师进行深度学习。
针对“试卷讲评”这类课型,如何依据“能力罗盘”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结合初三物理期末试卷讲评,物理学科在基地校南京市板桥中学组织了一次项目推进课例研究活动。教师基于大数据分析学情,在集体备课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思考与设计,构建了“能力罗盘”视域下的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模板,并由此梳理整节课的设计流程:对班级学生进行个性化分析——分析班级、学校和全区各知识点得分率;确定学习内容——知识点得分率低于全区、低于学校的试题;制定适切的学习方式——得分率特别低的由教师讲解,得分率较低的让学生讲解,得分率较高的由学生自主讨论;利用“智学网”在线题库,针对得分率较低的知识点进行矫正,形成“补偿性矫正卡”,再利用“智学网”进行数据收集、分析,对第一次讲评效果进行评价,并针对评价结果采取必要的第二次讲解。
课程评价,强化课程主体的参与度。课程评价的有效性及合理性积极影响着课程改进,而在实际操作中,每一位课程主体对评价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因此,我们尝试在评价中强化课程主体的参与度,不仅关注评价的结果,更注重课程过程性评价,加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同时,在评价方法上不再受限于量化评价,更加注重质性评价,尽可能在实际操作中抓住评价课程质量的动态过程以及对于情感心理的把握。
我们构建了以参训教师为中心的课程评价体系,把“让真实情感产生和真实培训发生”作为评价的唯一指标,让参训教师全过程参与、互动、体验,通过区教师发展平台完成参训教师对课程的评价反馈。同时,区教育质量监测中心通过对多维度数据的持续跟踪、分析、反馈,与教研实效进行比对,用大数据编制覆盖教师教学流程的信息网,得出教师学科课程设计的量化、可视化指标,反推课程培训效果。
“能力罗盘”体现了区域对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提升的专业化设计和精准化实施,是对教师作为学习者的尊重,以及对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关注,将持续助力教师发展。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教师发展中心)
《中国教师报》2021年03月24日第15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