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我踏进了麻城师范的大门。因为家里穷,我没有一身像样的衣服,站在同学中间显得格格不入。我开始变得十分敏感,有意识地远离同学,话也变得少了,自卑、忧郁、悲苦之情充满我的内心。
读师范第二年,我们班换了一位班主任,叫余珍德,50岁上下,精神矍铄,说话铿锵有力。
余老师很“优待”我,安排我在班会上演讲,协同宣传委员开展班级活动。这不仅锻炼了我的胆量和口才,更重要的是给了我信心和勇气,让我看到了生活的阳光。
余老师教化学,原本不喜欢化学的我,因为余老师喜欢上了这门学科。余老师思路清晰、形象逼真的讲解特别引人入胜,他上课时的神情至今历历在目。
一次午饭后,我有问题请教余老师。走进他家时,余老师正在用勺子盛稀饭,半旧的桌子上放着一盘青菜和一碟咸菜。我问:“余老师,午餐您就吃这些?”他笑着说:“胃不好,吃简单点。”此情此景,让我不再因自己是穷孩子而伤感,朴素的生活没有什么见不得人。自那以后,我慢慢乐观起来,把吃穿看成是小事,把学习和发展业余爱好,特别是书法、国画看成是大事。
不久,学校组织兴趣爱好成果展,我积极参与,19幅书法和国画作品被美术老师选中。晚自习时,余老师在班里表扬我,说学校展览的作品中,我的作品占大半,还说我是最上进的学生。自那以后,我的学习动力更大,我觉得生活不再是苦涩的,而是充实幸福的!
那一年学期末,余老师写给我的评语是:“你叫‘新见’,这个名字告诉我,你通过勤奋努力后,一定会有新奇的见解。”看到这样的鼓励我高兴极了,学习更有劲头儿了。余老师可能没想到,他那句话时时在鞭策我。
余老师当年的鼓励,在我心中播下了不虚荣、勤奋努力的种子。我今天依然追求美好的生活,为做好教育工作不断努力着,这与余老师当年的言传身教紧密相关。我现在也要求自己的学生学习绘画、练习书法,这是艺术熏陶。
我常想起可敬的余老师。有一次去看望他,依然“衣冠简朴古风存”。虽略显苍老,但神采依旧,如苍竹、似古松。
如今,每当我在教育探索的路上懒散不前时,余老师挺拔矍铄的身影就会浮现在我眼前,那鼓动人心的话催我前行。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麻城市龟山镇牛占鼻中学)
《中国教师报》2021年03月31日第10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