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阵地。要站稳这个主阵地,需要每一位教育者深入教学现场,在真实的课堂研究中摸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这就有赖于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协同。在这项旅程中,教师的核心工作是在实践中反思,并以实践改进为目的进行探究。而理论研究者则以行动研究参与到教师的教学工作中,一起创造“实践中的理论”。可以说,培养专家型教师,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就是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实现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关键。这一点已经逐渐成为共识。
当中小学的一线教师、校长和高校学者等走到一起共同参与一项行动研究,这种跨界合作、彼此协同的教育改革团队,注定会给教育带来更多可能。在这一过程中,希望更多投身改革实践的一线教师能成为勇于探索、善于研究、乐于分享的专家型教师。
学习共同体团队从对个体学生真实的学习历程研究开始,逐渐揭示学生学习的奥秘,发现学生学习的规律,研究者和一线教师共同分析、探讨、改进、迭代,旨在保障每一个学生的高品质学习权。
教育本来就是一项极具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工作。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学生所面对的世界也是纷繁复杂的。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能够给予学生的不只是具体的知识,还需要给他们探索的勇气、思考的力量和学习的方法,引导他们带着满满的好奇心、带着善于思考的大脑、带着对这个世界的温情和爱,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去创造新的世界、新的生活。
“自主创造”正在成为整个世界关注的焦点,这对一线教师的发展而言同样重要。英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曾说:只有改变了自己的哲学立场,进而去发展某种新的观点时,才感到自己真正有活力。一线教师要走向创造、形成自己的教育哲学,重新看待和理解自己的工作,尤其是应该回到教育的原点,回到当初选择一生从事教育事业时的信念,想想作为教师的真正使命是什么,想想真正能够给学生带来什么。不忘初心,才能解放思想;放下包袱,才能释放自己的创造潜能,用新的视角来看待每一位学生、每一个伙伴、每一个课堂,重启新的专业生活方式。
创造意味着自我超越,也提醒着我们勇于自我更新。一旦以创造性的视角探索世界,我们就会发现更多的复杂性、更多的可能性。在新时代,一线教师要对自己习以为常的做法开展自我批评,并能审时度势去创造新的教学、新的实践,最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不断抵达核心地带。
这场以创造为关键词的课堂变革是新时代的改革行动,需要越来越多教育者的共同努力。作为大学研究机构,我们也责无旁贷。一方面我们要让更多的研究者进入一线,加大研发力度,助力一线教师的改革实践;另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更新职前教师培养方式,转变在职教师培训方式,让更多教师成为同时具有研究力和实践力的专家型教师。同时,我们的中小学也要更加开放,通过多元参与、常态化的课例研究真正保障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权,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真诚希望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细致观察、切身体验、真诚对话,从而对儿童的学习、对教育教学有新的体认和新的行动。
(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中国教师报》2021年08月25日第4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