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专家点评

发布时间:2022-01-11 来源:中国教师报

学校要回归文化机构的定位


将文化落实到师生“合作对话”,抓住了学校教育的核心。“合作对话”关键是要解决学生观的问题。“双减”的意义实际上是要求我们能够回归学校的本质,拓展学生的成长空间,包括学生的物理空间、心理空间。重构这样一种支持支撑学生自由探索的文化空间。从这个意义上,我很认同这样的探索。


学校不仅仅是一个知识机构,更是一个文化机构。无论是应试教育的问题,或者是负担过重的现象,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仅仅将学校看作是一个知识机构,而没有认识到学校从本质上是一个文化机构,因而把学校的功能局限在知识传授范围内,而忽视了文化的丰富内涵。善于办学的人,一定会注重学校文化资源的建设,会用文化资源来进行办学。而学校文化最基本的内容就是师生关系。与过去学校文化不同,现代学校根本是要在学习观和教育观上作出变革。“合作对话”课堂很重要的核心就是要教师改变对学生的认识,相信学生,要与儿童对话。当然,与儿童对话我们不能仅从简单的行为主义角度去解读儿童,要学会去倾听他们,去捕捉儿童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双减”并非只是被动地减,更重要的是要回归学校文化机构的定位,超越知识传授的局限,拓展儿童成长的文化空间,包括他们的心理空间。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谢维和)


抓住课堂,抓到关键


文化就是力量。任何一场变革,首先就是思想观念的变革,就是理念的变革。在文化建设上,从微观的学校、局部的区域到全社会,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文化是基础性的,教育理念、学生观、成才观等是最基础的。


课堂是主阵地。“双减”要减负提质增效,主渠道、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是什么样的形态,决定着我们教育的内涵,决定着改变能在多大程度上发生。“理想教育文化”探索紧紧抓住课堂,应该说是抓到了关键。


教育是需要情怀、需要理想的事业。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合作对话”课堂案例分享让我们看到了这种创新、求真和奉献。


教育现代化不是空的,高质量教育不是空的,它就在我们学校的生动实践中,就在教师的具体探索中。


(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研究员 杨银付)


一项难得的教育成果


对北京市朝阳区的“合作对话”课堂,我用“顶天立地”这个词来概括它,这是我心目中对于好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最好描述:“顶天”是指有哲学思考、全局观;“立地”是要在课堂上、学生身上进行实践。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重大教育成果。


未成年人只有得到真正的尊重、参与真正的合作对话,他们的潜能才能得以激发。在基础教育领域,让学生具备审辩思维、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合作素养、沟通素养,这是一个国家的期待、时代的期待,而“合作对话”课堂正是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 刘坚)

《中国教师报》2022年01月12日第14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