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县中振兴”需要创新机制补齐短板

发布时间:2022-01-18 作者:汪文华 来源:中国教师报

“县中”,即县域普通高中,包括县、县级市举办的普通高中。近年来,所谓“县中塌陷”成为热词,指的是县域高中优质生源、教师向发达地区学校集中,导致县中教育质量不断下滑,陷入恶性循环。这种现象在中西部地区更为明显。

在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县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寄托着广大农村学生对接受更好教育的期盼。日前,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简称“县中提升计划”),旨在整体提升县中办学水平,更好地适应高考综合改革和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落实“县中提升计划”,首先要直面问题——生源和教师流失比较严重,基础条件相对薄弱,教育质量有待提高,这也是破解“县中塌陷”问题的重要切入点,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制定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计划。“十四五”期间,中西部地区县委、县政府要根据县域实际情况,出台本县“十四五”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具体来说,可聚焦以下方面:综合施策,扭转县中生源流失现象;精准发力,有效遏制优秀教师流失;统筹规划,实现县域内城区高中和农村高中均衡发展;加大投入,建设标准化、现代化普通高中;深化改革,实现县中教育质量显著提高。

二是建立健全教师补充激励机制。“十四五”期间,地方政府要结合县域教育发展实际,制订人才引进和培育计划,拓宽招才引智途径,吸引县域外优秀高中教师、高中校长,快速提升高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同时,要设置专项奖励资金,持续推进优秀高中教师、校长激励制度,留住优秀教育人才。

三是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十四五”期间,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重点围绕高考综合改革和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加大高中教师、校长培养和培训力度。通过政策驱动,有计划地提升在职高中教师的学历层次;聚焦“两项改革”,采用多种方式组织实施高质量精准化培训,切实提升培训品质,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四是探索建设县级教师发展学院。“十四五”期间,地方政府要对标县域教育发展目标,以县级教师专业发展机构为基础,整体统筹县域内外优质教师教育资源,探索建设县级教师发展学院,汇聚优秀人才资源,与县中共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赋能县中高品质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上述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单一单向发力,各项目标的达成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缺乏整体性、全局性规划,可能会劳而少功,甚至会无功而返。

(作者单位系安徽省无为县教师进修学校)

《中国教师报》2022年01月19日第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