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教育家影像

朱剑凡:开湖湘女学先河

发布时间:2022-07-12 作者:匡双林 来源:中国教师报

朱剑凡(1883—1932),湖南长沙人,中国近代著名革命教育家, 1905年毁家兴学,以私家园林“蜕园”改办周南女中。他倡导民主革命,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用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培育学生。毛泽东评价他为“很有骨气的人”。

——————————————

1904年,长沙。

此时的大清王朝摇摇欲坠,但许多男人的那根辫子依旧耷拉在后背上。一位21岁的年轻人,头理短发,身穿西装,脚着革履,在一群老气横秋的“长辫子”和“长袍马褂”中间显得神采奕奕。围观者指指点点,窃窃私语,他们惊诧的目光里也隐约流露出少许羡慕与嫉妒……

这个后生名叫朱剑凡。其实围观者不太懂,朱剑凡最大的改变不是外在,而是他的内心。两年前他负笈东瀛,本欲投身军旅,可惜视力不过关,错失了日本的士官学校,于是转投日本弘文学院师范科。因此,中国历史上少了一位知名将军,却多了一位开湖湘女学先河的教育家。

在弘文学院,朱剑凡结交了一大批师友,日后他们成为湖南新式教育的先驱。其中有创办明德中学的胡元倓、创办楚怡工业学校的陈润霖、创办宁乡速成师范的周震鳞以及为国育才的杨昌济。与这样一群人为伍,每日所谈皆是家国大事,所想皆为民族未来。朱剑凡在写给妻子魏湘若的信中说:“人生的意义,我这才逐渐洞见……”

回国后的朱剑凡,在宁乡速成师范教了一年书,比他年长6岁的徐特立成为他的学生。这一年,朱剑凡深感教育的缺失是中国女性的一大悲剧。于是,在与周震鳞、杨昌济商量后,便着手创办一所女子学堂。1905年5月1日,朱剑凡正式创办了“周氏家塾”(祖上为避难曾改姓周),这一天是他22岁生日,也是长沙教育史值得铭记的日子。后来,朱剑凡以“得圣人之化者,谓之周南”命名家塾为“周南女中”。不知道那一天朱剑凡是否有收到属于他自己的生日礼物,但周南女中是他送给千万长沙人最好的礼物。

周氏家塾正式挂牌成立了,可一开始就遇到了麻烦。首先是生源,报名的学生并不多。其次是财源,牌子好挂钱难筹。再次是师源,好在朱剑凡有一帮朋友。周震鳞来教地理,陈润霖教教育,徐特立教师范兼任小学部主事,夫人魏湘若也临堂执鞭,只为启蒙后来者。

但朱剑凡要面对的最大困境莫过于社会舆论。西装革履可以不顾他人指指点点,但开家塾、招女生就不能不顾忌。何况朱剑凡教授的是新学,与官府提倡的四书五经等完全不同,要知道,清廷开放女学的通知要等两年半以后才下达到全国。

朱剑凡有办法。在每人的书桌上摆上一套四书五经。官府来查则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琅琅书声。男师教女生,也有办法。皇太后垂帘听政,朱剑凡则垂帘教徒:每逢男教师上课,则挂一道帘子,以防悠悠之口。

除了社会舆论,还有钱的问题。好在魏湘若出身名门,将珍藏的嫁奁11万银元悉数交出,支持夫君办学。周南女中,从一开始就有特属于女性的炽热与温柔,这仿佛是她绵延不绝的无形资产……

一年多后,朱剑凡将家族的园林“蜕园”变为师生宿舍。同时,朱家田产、果园、树林都变成了一笔笔银子,然后换成课桌、讲台、黑板、仪器……

钱有了,学生也逐渐多了起来,但同时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学生多起来,教师就少了。全凭自己的人脉显然行不通,亟须面向社会选聘教师。朱剑凡聘请教师,任人唯贤,看中的人才绝不轻易放过。除徐特立、周震鳞外,一代国学大师杨树达也曾执鞭周南,还有陈章甫、唐梅村等人。

周南女中在国文、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课外,还开设了缝纫、刺绣等课程,但相关教师更不好找。听闻有一位尼姑工于刺绣,朱剑凡登门拜访,聘其为刺绣教师。又打听到浙江有一位英语教师学问深厚,朱剑凡也登门拜访,对方以山高水远为由拒绝,谁知朱剑凡扑通一声跪下,只为求得良师。

这一跪,朱剑凡的背影也在地上扎了根,镌刻在中国教育史上。这样的校长,师生岂能辜负?

犹记得,15年前一部名为《恰同学少年》的电视剧热播,最后一集介绍剧中女性人物时说:“杨开慧……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向警予……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位女性中央委员……”“陶斯咏,长期致力于中国妇女教育,成为著名教育家……”“蔡畅,职业革命家,长期担任党和国家领导职务……”这几位杰出女性,全部就读过周南女中。而这个名单,还可以开得更长:著名作家丁玲、法学家钟期荣、教育家劳君展……

周南女中成全了她们,她们也成全了周南女中,学生、学校两不负。朱剑凡不在了,周南女中还在,就如那首传唱了几十年的校歌一样,他们都在历史的时空里回响:

地处长沙,山环水重深深锁。

女校修明,应推先进周南我。

毁家兴学,蒙难开基,造出文明母。

到如今三湘七泽有蜚声,郁郁莘莘,芬芬馥馥如花朵。

同学们尽心学业,尽心学业,发皇我历史之光荣。

效忠祖国,效忠祖国,永护着光荣果。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温州道尔顿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2年07月13日第1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