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6月的中考是我人生的一次抉择,我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放弃了上高中考大学这条路,选择报考中等师范学校。最终,我以优异的成绩被南京晓庄师范学校录取。当时全村人都为我高兴,家人更是为我将来能成为人民教师而自豪。
9月1日,我背着行囊满怀憧憬来到南京晓庄师范学校。一进校门,我就被那优雅宜人的环境吸引了,礼堂前的池塘里挤满了荷叶,曲折迂回的林荫道两旁生长着一排排梧桐树,漫步校园,我庆幸自己能在这里学习和生活。
当天下午,学校召集全体新生在礼堂举行开学典礼。礼堂内有一个小型舞台,舞台两边挂着一副格外醒目的楹联——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校长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史,我才知道晓庄师范学校是由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办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对一代代晓庄学子的谆谆教诲和殷殷期盼。
开学典礼结束后,学校又组织我们参观礼堂后的陶行知纪念馆。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纪念馆,看陈列馆里的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听讲解员讲述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我的心灵被震撼了。陶行知先生倡导平民教育,不以学历取人,重视基本的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培养,把社会当作一个大学堂,把学会做人放在教育的第一位。他为教育事业四处奔波,虽屡遭重创但毫不气馁……走出纪念馆,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我要以陶行知先生为榜样,好好学习,学做真人;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为人师表,教人求真。
对于我这个来自农村的学生来说,学校里的一切都很新鲜,操场上追逐跑跳的身影,琴房里传出的琴声歌声,就连食堂窗口前排起的长龙,我也觉得很有意思,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这里的学习生活。
师范学校文化课与专业课并举,语文基础课上,老师引领我们研究语音、汉字、语法,感受汉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文选课上,老师带领我们跟随朱自清走进清华园,欣赏朦胧月色下的荷塘之美;在巴金的《家》中,我们看到腐朽的封建贵族走向崩溃。教材教法课上,老师指导我们研读教材、设计教法,教我们在演练过程中积累课堂教学的点滴经验……就是这一门门课程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在获取知识技能的同时拥有了教育理想。
从前我在农村读书时学习条件比较差,除了读语文、数学学科的教科书外,没读过其他书。所以,我格外珍惜在师范学校的读书生活,平日里抓紧时间多读书,课余时间坐在阅览室里阅读书刊。每逢周日,我在空无一人的教室里读书练字,一待就是大半天。那是一段愉悦身心的美好时光,没有任何人打扰,就连从窗外照进来的阳光也“蹑手蹑脚”,唯恐惊扰了我。
3年师范生活虽然短暂但很充实,菁菁校园留下了我灿烂的青春印记,给予我为人为师的人生底色。在晓庄师范学校——我梦想的锚地,语文教育之旅的航标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设定了。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3年01月11日第9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