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技术赋能解锁育人数字密码

学校名称 安徽省合肥市第七中学

发布时间:2023-01-11 作者:邓宗国 薛晓雨 来源:中国教育报

在教育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安徽省合肥市第七中学升级教育信息化设备和应用水平,积极探索教育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初步构建了智慧学校建设与应用模式,发挥其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推进育人方式变革中的重要作用,助力师生共同发展。

一是以信息化赋能课堂,实现因材施教。学校推进“互联网+大单元”备课方式,将学科组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共同完成大单元教学的备课和设计,并打造供学生课前、课中、课后使用的“电子书包”,上传至智慧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教师利用智慧课堂立体化的互动功能,设置抢答、投票、分组、讨论等环节,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探究能力,并常态化采集作业、测试数据,精准溯源、定位薄弱知识点,做到以学定教。

二是以信息化赋能作业,实现减负增效。教师充分利用学生课前预习数据、课堂练习数据、教学检测数据,了解学生知识薄弱点,根据学生学习需要制作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包,推送个性化复习资料,实现精准作业设计。各学科组根据年级学科学情,制定年级阶段性统一练习,并通过智慧平台发送到智慧课堂学生端,加强作业统筹,合理调控作业结构。数据平台能够汇总学生课堂练习、每日作业、教学检测等数据,形成个人成绩单、得分明细、个性化错题本,让学生跳出机械反复、无效练习的学习困局。学校通过数据中心对教师布置作业内容、批改作业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并将其作为年度评先评优量化考核依据之一。

三是以信息化赋能课后,助力全面成长。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课后学习需求,学校构建了“七雅”校本化课程,开设包含科技创新、科学素养拓展、人文素养拓展、心理健康教育、体育竞技等百余门课程。学生通过选课平台,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进行线上选课,在活动课期间走班学习,不断了解自我、认识外部世界,将兴趣爱好与发展潜能相结合。学校还引入了可监测学生运动数据的智慧体育系统,实践“分项教学+智能测评”的体育教学创新模式,通过让学生佩戴运动心率手环,运用AI视觉分析技术,实时监测学生运动心率,纠正学生运动姿态,指导学生科学运动。

(邓宗国 薛晓雨)

《中国教育报》2023年01月11日第10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