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找准平衡点,变陡坡为缓坡

发布时间:2023-06-13 作者:宫长江 来源:中国教师报

幼小衔接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做好幼小衔接对促进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破解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山东省利津县创新实施“3+1”教育工作机制:“3”,即创建学前教育联盟、幼小同研共同体、家园共生体;“1”,即激发幼儿自我意识,培养幼儿“主人翁”思想。利津县根据县域情况整体推进、破立有序、精准发力,实现幼小衔接高效、有序开展。

幼小同研,聚力实现“软着陆”。幼小衔接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幼儿园和小学“谁向谁靠拢”的问题,而是把幼儿园和小学看成拥有共同教育追求的共同体,聚力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找准园校耦合点。一是课程耦合,在目标统领下进一步挖掘幼儿园与小学生活、学习方面的过渡部分,整合为相关的主题课程,形成包括教师指导方案、幼儿实操法则的衔接主题课程资源。二是生活耦合,疏通一日生活入学准备工作的堵点,纠正活动碎片化、随意化情况,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建立幼小衔接活动一览表,让衔接科学、高效。

打通双方合力点。幼小同研关键在于双向奔赴,我们注重园校文化的连续与相融,通过多样化活动扎实推进衔接课程建设,努力实现课程“慧”衔接,逐步完成从“伸手”到“握手”的改变。如各园创造条件与附近小学通过专题研讨、联合教研、听课评课、面对面交流等形式,梳理幼小衔接经验做法、现阶段存在的困难,探索衔接平衡点,共同寻求解决办法,为幼儿顺利升入小学搭建缓坡。

家园共生,协同保障“零起点”。如何促进幼儿园、小学和家庭加强沟通合作,助推家园协作,共推幼小科学衔接?利津县从两方面入手。

转变家长观念,树立正确教育观。通过活动向家长传播科学的教育理念,让家长明确幼小科学衔接的核心是激发儿童主动学习与自我教育的潜能,而非简单地灌输知识、训练技能,真正做到家园多维度的同步。

倡导家园协同,为科学衔接储蓄原动力。针对家长素质参差不齐、家教方法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的特点,我们制订系统培训计划,每学期组织传染病预防、早期阅读、科学育儿等方面的专题讲座,提升家长育儿水平;以家长学校为抓手,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定期组织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等,听取家长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定期召开家长会、家访等活动,实现家园融合、同频共振,打破家园校“各自为政”的局面,营造全员、全程、全环境育人氛围,让幼小衔接成为全学段衔接中的稳固一环。

孩童立场,着力培养“主人翁”。所有工作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幼小衔接应以幼儿为主体,从幼儿的视角创设适宜的条件和环境,满足其发展需求,实现由内而外、积极主动的“求变”,帮助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

打造“有温度”的环境。发挥利津县教育场地“空间大、资源足”的优势,立足“共生理念”合理规划室内外区域。如幼儿园游戏环境创设遵循“三个有利于”原则,即有利于引发幼儿多种经验,有利于诱发幼儿多种游戏行为,有利于支持幼儿与之互动。做到“三个突破”,即突破区域的割裂,舍弃按功能命名的游戏区域,区域功能由孩子设定,按场地位置、空间自然划分;突破内容的限制,舍弃教师掌控游戏内容、时间、方式,由幼儿选择场地,自主规划游戏内容、选择游戏玩伴及材料;突破材料的边界,舍弃教师精心设计、玩法固定、功能单一的材料,提供非结构或低结构、可移动、可组合的材料,按类型就近摆放。温馨合理的环境创建为幼儿健康成长创造了重要的外部条件,也为幼小科学、自然衔接夯实基础。

创设“有内涵”的课程。注重课程优化,加强领域融合,促进幼儿多元发展。如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活动中,丰富幼儿的数学知识。在学习“积”与“数”的碰撞——藏在建构区里的数学时,幼儿通过建构、拼摆等游戏,感知数、量、形及空间方位,获得测量、排序、对称等数学经验和数学思维;定期组织幼儿到小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实验室、操场、教室等,让幼儿切身感受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

利津县将坚守儿童立场,探寻更加适宜的幼小衔接之道,努力助推实现“幼有优育”。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利津县教育局)

《中国教师报》2023年06月14日第1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