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人生边上

父亲的那支笔

发布时间:2023-06-13 作者:李淑欣 来源:中国教师报

父亲砚台上总放着一支毛笔,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

听父亲说,儿时家里穷不能上学,闲暇时就会跑去看邻居唐爷爷刻字。后来,唐爷爷用这支毛笔教父亲读书认字,父亲渐渐能读懂一些简单的古诗和对联。唐爷爷去世后,由于村里不再有读书认字的人,父亲就被推选为村主任。无论逢年过节还是红白喜事,村民都会上门找父亲帮忙写对联,村里各种通知、公告、宣传标语等,也是父亲亲手写的。

那时,村里的矛盾总是发生在节日,父亲因此无法好好过节。有一年除夕,邻居赵叔和张伯因田地纠纷吵起架来,赵叔气势汹汹地冲进张伯家,把刚贴好的春联撕下一长条,扔在地上踩了又踩。父亲赶忙冲过去捡起对联,用粗糙的手抚了又抚,看着已被踩破的春联无可奈何。

父亲跑回家,一手抓起毛笔,一手端着墨盒,抱起一叠红纸来到张伯家。父亲蹲下身子,双手娴熟地摊开红纸平铺在地上,右边压好石块,左边摆上墨盒,悬握着陈年毛笔,写下一副对联“家庭和睦一帆顺,邻里团结万事兴”。父亲写完后长吁一口气,对张伯说:“写字啊,横平竖直,一笔一画都要心平气和,气通字才活,做人也一样。”然后小心翼翼地踩到板凳上,踮起脚贴上春联后继续说道:“贴对联要讲顺序,有了上联的‘家和’才能有下联的‘事兴’。”灰黄的灯光下,父亲瘦弱而矮小的背影,如同春联上的字迹,一撇一捺都显得温和而有力量。

贴完对联,父亲喊张伯和赵叔坐下,一边递烟一边说:“‘家和万事兴,和气生百福’这副对联说得有道理,我们村现在100多户,红白喜事还是一家人,全靠和睦相处、团结互助,吵吵闹闹伤和气啊。”那些年,父亲给村民写得最多的就是关于“平安”“和睦”的春联。

在没有电话和手机的日子,与远方亲人联系全靠写信,父亲也义务帮村民写信。一副副对联、一封封家书,把村民的心也系在一起。缕缕墨香润泽了村人的心灵,村民日渐团结和睦起来了,父亲正是用这支毛笔关爱村民,引领着村人走向和谐、走向文明。

后来,父亲年纪大了,眼睛不好,我劝他别写字了,可他却说“一日不读书,面目可憎,三日不动笔,心魂不在”。除了爱读各种报纸,父亲还爱唱歌,用毛笔将歌词抄写下来,整齐地贴到墙面上——这便是父亲的“歌墙”。歌声和墨香引来一群孩子和老人,整个屋子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

如今,许多文字书写已被电脑代替,多年来父亲用这支毛笔书写着乡情、传承着文化。时光老去,笔尖磨损了,书本泛黄了,唯有父亲这支笔写下的字依然铿锵有力、熠熠生辉,也唯有父亲的这支笔在时光中永不老去。

(作者单位系广西隆安县实验中学)

《中国教师报》2023年06月14日第1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